2)第二百七十九章 拨乱世,反诸正_后汉长夜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没。

  王允除掉董卓之后,威望一时冠绝朝野,然而他在这个时候,却开始飘飘欲仙了,史书记载,杀了董卓之后,王允“自谓无复患难,及在际会,每乏温润之色,杖正持重,不循权宜之计。”也就是说,王允自认为自己高人一等,一副看谁都不顺眼的模样。

  尊重是相互的,王允如此以鼻孔看人,群臣自然就跟他离心离德了。然而,真正将他送上绝路的,是两件事。第一件,就是没有听从吕布的建议,让皇甫嵩去统领董卓的旧部,以及没有将董卓的财帛分给公卿将校,以拉拢人心。而这第二件,就是他因一己之私,杀了名臣蔡邕!

  蔡邕是何其人?人家可是名士重臣,学究五经,死后追谥“文恭候”,葬礼规格为“人臣之最”的胡广的高徒。

  王允杀了他,在士林中激起的水花,甚至比当年董卓杀了袁隗、伍琼、周毖等一干士人还要大。

  可以说,王允在李傕、郭汜等人进攻长安前,已经自己将文臣武将都给得罪遍了。在此情况下,刘范便动手了,他先是趁着夜深之时,偷偷派人跟李傕联络,约定一个时间,他鼓动叟兵作乱,李傕再乘机攻城。

  刘范的行动,很难归咎于他个人,因为要做这么大的一件事,不取得满朝公卿中的很大一部分的默许,是不可能的,就像当初王允刺杀董卓时一样,要不是董卓在初平三年四月二十三日之前已经“众叛亲离”,没钱没兵的王允又焉能成事?

  李傕、郭汜攻破了长安,第一件事自然是逮捕“罪魁祸首”王允,而且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地将王允在长安的嫡亲几乎一网打尽,仅有王允的从子王晨、王凌逃过一劫。

  第二件事,便是大肆封赏有功之人,这第一功,自然是李傕本人了,于是他自晋为车骑将军、开府、领司隶校尉、假节、池阳侯,第二功,则是随他一并攻入长安的郭汜,郭汜被拜为后将军、美阳侯。第三功,是带领董卓在西边的部曲前来投奔李傕的樊稠,他被拜为右将军、万年侯。

  第四功有三人,分别是梁祯、张济、贾诩。

  先说张济,他被封为镇东将军、平阳侯。张济拜谢后,请求出屯弘农,李傕当即批准。

  再说贾诩,李傕攻陷长安之后,非常“感激”贾诩的妙计,替他反败为胜不单止,还助他成为了第二个董卓,因此李傕除了拜其为左冯翔外,还准备封贾诩为县侯。

  怎知,贾诩对此殊荣却是一口回绝:“此救命之计,何功之有!”

  李傕表面为难,但心中却是乐开了花,因为他早就顾忌贾诩的名望,如今贾诩甘愿“自贬”对他而言,自然是利大于弊的。

  最后,说说梁祯,李傕准备拜梁祯为镇西将军、封县侯。但怎知,梁祯也是一口回绝了侯爵,甚至在是否受

  请收藏:https://m.ido24.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