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十七章 记住,某姓张!_大明漕运专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言,我自不会多问。那坛子“喜上眉梢”不过也是才喝了小半,自家烫了温酒,衬着秋后最后一批肥蟹,并着高邮最是有名的双黄蛋,饮起酒来,别是一番滋味。要是王伦在,必要说他是个俗货,拿了上好的秘酿梅酒去配咸鸭蛋。

  那蓑衣客人,从湖面收回视线,正巧见了他眼中又沉稳又风度翩翩的陈家少年郎,夹了一块儿蛋黄往嘴里送,他天性也是不拘小节的人,为着些原因,时刻又需要小心翼翼,此时遇见个陈圭,发觉颇对胃口起来。

  他略微沉默半晌,突然问道:“陈公子,自恭襄公至今,府上掌着漕运多年,某今日问你个问题,这漕运一道,到底要怎样把它说的明白?”

  陈圭不知道他问着这个问题,是抱着怎样的机心,他因没有压力,也就答的随便:“自秦皇凿通大运河,不说运河上的勾道,也算的上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了。”

  蓑衣客不满意:“这样歌功颂德的话,某还需要问你不成?”

  陈圭不知他问着这个何用,直觉这答案似要关系到很重要的事般。他也搁下了筷子,走到窗外,同那蓑衣客人并肩站着。这样近的距离,他蓦然察觉到蓑衣客似乎在被某件事困扰着,看着是秋风不动的稳健,眼角的眼纹,也是他本身的气势让人不敢直视,现在细细一看,居然也不浅。

  或也是心有所愁的常人?

  陈圭见者窗外,那雨天搬布料的二世祖,已经不在码头了,管事模样的人,在同漕夫们结算着搬运费,做着收尾的工作。

  他突然想出个最是贴切的答案来回答这个问题,“漕运一道,说的千难万险,说起来,不过也就是一件事。”他指着那条还来不及驶走的大船,“客人你看,这从松江运来的布,棉花偏又产自山东东昌府等地,为着这般,也是需要念着漕河的好的。”

  蓑衣客听了先是觉得言之无物,偏偏细细想来,怎样都逃不出陈圭举得这个例子。心里只觉得大惊,越发看不透眼前这少年,小小年纪,果真只是家学渊博的原因?他一生所见,上至王公贵族,倾朝权臣,也未见过像这少年一样的。早慧的少年才子,也见了不少,然能又聪慧又懂实事的,他实在是没见过。

  蓑衣客想了半天,在心里思付良久,解下腰间一把匕首来。

  陈圭望着桌上的匕首,不知做何解,那短刃,看着那乌鞘就甚是名贵。

  谁知蓑衣客,竟将之推到他那桌面,随意般说道:“今日喝了陈公子的好酒,无以为报,且将这把不值钱的短刃做了酒资如何?”

  陈圭见他说的随意,脸上的表情却极其认真,他本也是不计较这些的人,干脆也就大方收下。

  蓑衣人果真大喜,想和陈圭说些什么,一骑快马带着铜铃声在酒楼门口停住了脚。蓑衣人听的那铃声,眉头皱了皱,无奈向陈圭告辞。

  恍如他来时般,抱了个拳也就下楼去了。陈圭还在想他来历,又听得他声音从窗外传来:“记住,某姓张!”

  待到陈圭去窗下看,只见到一个略瘦的背影,骑了匹马,奔跑地似要飞起来,几下消失在细雨中了。留得那句“某姓张”钟吕一样还在原地响!

  蓑衣客:“猜猜某是谁?”

  读者:“猜中了如何,不中又如何?”

  狐狸:“猜中了神秘奖品……猜不中嘛,自觉把推荐票交出来!”

  请收藏:https://m.ido24.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