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六四章 上元节(二)_锦屏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生财之道。

  ………………

  今天的宜年居颇为热闹。容氏坐在上面榻上,大太太、齐二夫人在下面相陪,客座上坐的是郑姨妈,还有一位年纪约四十左右,带着假髻,面容白皙的中年妇人。

  “原来黄太太也是金陵人士,和我是同乡,以前不知道,以后可要多来,别和我们生分了。”容氏笑着对中年妇人道。

  “老太太不嫌烦,我是乐得来,听老太太说说话,也跟着长些见识。”黄太太笑着道。

  这位黄太太夫家是京城,年前曾带着女儿去走亲戚。回来时经过通州,马车却在路上坏了。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多亏遇到从江南返回的郑元朗,从通州下船,带着车队经过,借了辆马车给黄家母女,后来一路回京,也对这母女多有照顾。

  到京城后,黄家派人来送谢礼,攀谈起来,都是江南人士,再往上追溯,竟还是沾亲带故的。因此黄太太就和郑姨妈亲近起来,又由郑姨妈引见,也和齐府走动起来。

  “这孩子,少年老成,又极热心,办事又周到。郑太太教导的好孩子。还有好儿姑娘和姝儿姑娘,也都是一等一的,我常和我那姑娘说,要多向她这两个妹妹学学,才是闺阁的榜样。”

  黄太太依旧如往日般,不住口的夸着郑元朗,顺带也夸郑家两姐妹。

  众人又说起黄太太的女儿黄秀娥。

  “黄姑娘这样的才貌,想是早就定了人家了吧?”齐二夫人问道。

  “还不满十七岁,也有几家来提亲的。是我心疼我这姑娘,拖着没有定。我是做母亲的心肠,也不要他如何富贵,也不在乎身份,只要人实诚,能善待我的女孩,再要家里父母长辈慈爱,就是再好没有的了。”

  容氏笑眯眯地听着,齐二夫人和郑姨妈交换了个眼色。

  “如果黄太太不嫌弃,我这倒有门亲事,说给黄姑娘。”齐二夫人道。

  黄太太自然问,是哪一家。

  齐二夫人指指郑姨妈,“不如你们做了儿女亲家吧,这也是黄姑娘和朗哥儿的缘分。”

  黄太太哪有不愿意的,郑姨妈也早有此意,因此这婚事就这样定了下来,郑姨妈和黄太太两个兴冲冲地商量起换庚帖、下定的事。

  荀卿染听得郑、黄两家的亲事定了便从厅中出来,走到西面梢间。郑家姐妹、黄秀娥、齐婉丽姐妹几个正聚在一处有说有笑,都看着黄秀娥打络子。原来黄秀娥手巧,打的一手好络子,好多花样都是这姐妹几个从未见过的,因此每次黄秀娥来,少不得聚在一处,向黄秀娥讨教。黄秀娥颇有耐性,与众姐妹相处极好。

  “秀娥姐,这个络子好,我编了几次,都编不好,秀娥姐,你再教给我一遍。”郑姝儿挨在黄秀娥身边,语气亲密,带着些撒娇的意味。

  “好,这个是最难的,你别着急,慢慢学。一时学

  请收藏:https://m.ido24.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