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939章 在城楼观山景_宅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际似的。一直延续到天边的尽头,就好像是一条条巨龙纵横交错。盘桓集结在大地之中。

  也难怪七百多年前,忽必烈打下中原之后,立即舍弃了大漠苦寒之地,来到这里定都,大兴土木,修建京城。

  从史料分析,元朝建国,定都燕京,这是带有几分必然的结果。因为从地理环境分析,元朝的疆域空前的宽广,如果在中原腹地定都,那么对关外其他地区的控制力度,就会大大的削弱,不利于统治。

  忽必烈就是清楚这一点,所以才在金国都城的基础上,加以扩建,成为全国政权中心。也就是明清京城的前身,大都!

  从军事角度来看,燕都地处雄要,北依山险,南压区夏,着坐堂隍,俯视庭宇。而且视中原,居高负险,有建瓴之势。

  定都现在的京城,如果中原各地出现动乱,皇帝就可以号施令,从容调动各路兵马由北南下,镇压扑灭祸害,稳固统治。

  所以在朱棣有意迁都之时,许多大臣争相反对之时,也有人觉得这是好主意。他们认为燕京北枕居庸,西峙太行,东连山海,南俯中原,沃野千里,山川形胜,诚帝王万世之都也。

  说白了,从军事角度来说,在明代的时候,燕京已经成为了抗蒙的基地。朱棣屡征大漠,就是从这里集结兵马粮草,再重拳出击的。

  对于当时的古人来说,蒙古还是中原地区的头号大敌,称得上是世敌。朱棣就是吸取了历朝历代亡于胡的教训,才执意迁都燕京,对异族形成压迫之势。

  可惜的是,明代后世的皇帝不争气,或者是文人官僚在扯后腿,直接忽视了朱棣的战略构思,才有明亡于清的惨痛下场。

  另外从风水的角度分析,京城也有资格成为帝王之宅,兴王之地。古人分析,幽州之地,燕山最高,象天市,盖北平之正结,其龙昆仑之中脉,绵亘数千里。

  以地理之法论之,其龙势之长,垣局之美,于龙大尽,山水大会,带黄河、天寿,鸭绿缠其后,碣石钥其门,最合风水法度。以形胜论,燕蓟内跨中原,外挟朔漠,真天下都会。形胜甲天下,依山带海,有金汤之固。

  也就是说,京城所在之地,就是天市垣局,风水大龙脉所在。

  不过众所周知,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毕竟水是万物之本源,诸生之宗也。如果没有水的润养,不管是人类,还是动植物,也生存不了。

  水可以聚气,是富有生命力的象征。中国古代环境强调的是聚气,认为找到了生气结聚的地方,就找到了风水宝地。而风水中的气,其原形为水气、云气,其根本还是来自于水。因此,风水崇气,实为崇水。

  再者,水在风水中是与财紧密相连。风水理论认为,水为气之母,逆则聚而不散。水又属财,曲则留而不去也。

  请收藏:https://m.ido24.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