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四八五、暴风骤雨临小村(一)_明末风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石碌到叉河的轨道要造好!”

  “人手充足的话,没有任何问题。”

  接口的是雷振声,雷家如今是新襄的工程建筑总设计师。不仅是雷王成这个老宝贝级别的人物,就是雷振声、雷振宙,也已经是大师级的人物,毕竟象他们一样有数以百计的建筑练手,就是学徒也该成为大师了。除了这三位之外,虎卫一期的郑重、丁善,虎卫二期的李喜、司绍瑜,也都可以独当一面,负责一处重大施工了。

  俞国振从崇祯五年前就开始培养人才,到了现在崇祯十二年,经过长的是九年短的也有七年,终于开始结出硕果。这些原本在历史上籍籍无名的少年,如今都成长为目光长远而手段巧妙的人才。象虎卫一期,除开高家兄弟一共是十六人,如今还在军伍中的,却只有叶武崖、罗九河和齐牛三人,其余十三人中,阵亡三人,病死一人,另外九人,郑重、丁善自四年前便转至工程建设,皮定邦、郝能容则在农庄,其余五人有一人在学堂,三人在各个研究所,还有一人则在负责船坊。虎卫二期一共八十三人,先后有十七人阵亡,三十余人乃是如今虎卫中高级将领,另外三十余人,也在各自岗位上崭露头角!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俞国振从来不放弃人才的培养,他从来没有把希望寄托在原本的读书人身上,自己培养人才,靠着他的新式教育流程,一而二二而四,有个十年左右,他就能培养出十万受过基本教育能写能算的基层人才,等这个数量达到一百万,便完全可以取代华夏政治史中的毒瘤胥吏,然后再从他们当中选拔官员,便可以将八股考出的废物们全部淘汰掉。

  “人手没有问题,从耽罗来的人手,无论是国人还是鲜人、倭人,我都优先供与你这边。另外,我从新襄、会安、新杭抽调了五百名基层人员,来此相助。”

  原本俞国振是想调更多基层人员来的,但随着他对昌化的了解,特别是万时华上任之后做了极多工作,这才知道自己有些事情还是想当然了。比如说人口一项,俞国振觉得昌化如此大的一个县,万余人口就是有的,但结果才知道,即使是在鼎盛之时的洪武年间,昌化全县总户数也仅是一千九百四十四化,在籍人口八千三百六十一人,而到了崇祯年间,总户数更是急降到七百一十九户,人口一千七百五十三人!

  这其中自然有大量的人口隐藏,特别是黎人数据没有在册,但根据万时华估计,昌化一县人口最多也就是四千人……这点人口,俞国振派五百名基层人员来都嫌多了。

  “这五百人如何安排?”万时华问道。

  “县衙门的那些人都不动,你约束好他们,莫让他们出县城捣乱就是。顾家明任人武组长,负责军事事宜,下设军备

  请收藏:https://m.ido24.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