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一八四、千秋一道统(四)_明末风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纵意轻狂,岂效冬烘腐儒,闭目空谈心性?”

  无论如何,经俞国振这一番做作,孙临失美的惘怅,多少消了一些。

  “说起纵意轻狂,小弟新近得了一篇奇文,二位兄长可以提点一番。”

  俞国振对于方以智、孙临的到来,是举双手欢迎的,他正要方以智有用。这大半年时间以来,方以智在《风暴集》上撰文颇多,在士林之中名声更胜,与徐霞客有些默默无闻不同,他可谓是儒林新锐。

  而且,方以智家学渊源,在《易》上造诣极深,如果能得到他的帮助,那么俞国振这次准备挖东林、复社根本的计划,就成功了一小半。

  “哦,连济民都说是奇文,一定很有趣。”方以智初时并不以为意。

  如是,如是,将我箱子底下,那份署了霞老名字的文章拿出来。”俞国振道。

  不一会儿,柳如是将文章拿了过来,文章呈于方以智面前,方以智看完之后,默然无语,孙临觉得好奇,也接过来一看。

  正题写的是“进化天演论”五个字,孙临不由得神情一变:“进化天演论,好大的口气,莫非私学天文?”

  一边说,他一边看下去,结果这文章却是谈物和变化的,以自然之演进,与人类之变化相应证,最终得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这两个结论来。

  “当真是……当真儿……”

  看完之后,孙临也哑了,一时之间,不知道如何评价好。

  明代儒林,特别是明末儒林,正值大激荡之际,而且因为商品经济活跃,外来文化的启发,再度出现了百家争鸣的迹象,几乎可以说有华夏文艺复兴的趋势。

  若看外力打断,一个思想昌明文华繁荣的时代,就在眼前。

  所以,孙临并不古板,对于新思维的接收,他丝毫不柢触,可这《进化天演论》中的观点,还是让他觉得不对。

  他学问不及方以智,觉得不对,可究竟是哪里不对,怎么样的不对,一时半会却想不出来,思忖了好一会儿,决定向方以智求教,结果拉了方以智一把,却发现自巳这位舅哥仍在发怔。

  “密之,密之!”

  “啊呀!”

  方以智这才回过神来,他握着双拳,激动万分地看着俞国振:“这位霞老……究竟是何人?”

  “江阴徐弘祖,与钱牧斋交好,因为喜好出游,无意于功名,我在钦州时,他随石电到钦州寻我。”俞国振笑道:“然后为峒贼所掳,困于贼寨之中,忽然大悟,得此奇论……”密之兄觉得有理否?”

  “有理,太有理了,我此前一直在想,为何北地树木多针叶,南方乔木多阔叶,此理便可证之了,北地苦寒,为适应其境,叶为针型,南方温热,为适应其境,叶子便宽人……”

  “与我说这些没有用,霞老周游天下,二位兄台可要一见?”

  “要见,当然要见,如此奇文,若是不见其人一面,岂不终甚至憾!”方以智兴垩奋地道。

  徐霞客倒就在襄安,但他也是个闲不住的性子,到处去游玩了,当俞国振遣人将他寻回来后,方以智恭恭敬敬向他请教,他也是见了方以智《物理小识》的,对这今年轻后辈极是赞赏,便将自己未写在文中的一些东西,也拿出分享。

  俞国振对此极是满意,很明显,方以智是被徐霞客的理论说服了,徐霞客写游记很好,但笔战对骂,则未必是其所长,另外他在学术界中的地位也有限,可若多了方以智,接下来一期的《风暴集》,就很有些味道了。

  “不是想要我的活字印刷术和油墨么,既然如此,让就先尝尝这两者的厉害吧。”俞国振心中暗想。!。

  推荐都市大神老施新书:

  请收藏:https://m.ido24.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