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百六十九章 枭雄陨落_苟出一个盛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说景延广吹牛王也不准确,倒也有几分热血,坚决不当契丹的孙子。

  只不过其私心自用贪权徇私,后晋本来也是一个矛盾混合体,不止石敬瑭,多的是人抢着给契丹当儿孙。

  后晋军与契丹打的有来有回,占了优势,然晋主石重贵的舅舅杜重威以十万兵马降契丹,葬送了后晋,景延广被俘,自己把自己掐死了。

  李晔看着面前十八九岁的青年,倒也没有太惊奇,大唐蒸蒸日上,自然会吸引天下优秀人才。

  封了一个神羽都上校尉,景延广喜不自胜,连跳两级,也算是出头了。

  其他人皆有封赏。

  这场围猎也算是丰收,只一个骊山就有这么多猎物,关中到底还是地广人稀。

  后世一个大都市,就有上千万的人口。

  盛唐也才六千万的人口,到了唐末,整个中土人口估计也就两千万左右。

  当然,持续二三十年的战乱,很多人口都逃逸了,无法准确估算。

  关中这么多年鼓励生育,人口有所恢复,第一波红利已经到来,大量十七八岁的青年长成,大唐的勃勃生机也正是来源于此。

  他们出生在一个上升而充满希望的年代,到处都是机会。

  最不济也能到皇庄当庄农。

  正兵没有扩充,辅军却一年比一年膨胀,无数渴望从军的年轻人加入其中,没有战争时,建设地方,兴修水利,开垦荒田,还有大量军事训练。

  即便冬雪中,李晔偶尔也能遇见外出训练的辅军。

  后世看到留存的清末照片,百姓一个个身材瘦弱矮小,衣衫褴褛,目光呆滞,仿佛被榨干了一般。

  再看这些青年,一个个昂首挺胸,眼中焕发着光彩。

  吃饱的民族才有力气仰望星空。

  能让大唐百姓吃饱,是李晔首先要考虑的,也是大唐立身的根基。

  后世一个交趾三角洲能养活某越几千万人口,还能出口粮食。

  没道理大唐这么多产粮区养不活一千万的人口。

  皇庄就是李晔握在手中的利器。

  渭北、成都平原、汉中平原、南阳盆地,江汉平原等几个优良板块全部收为皇庄,然后租给没有土地的百姓耕种。

  皇庄的土地大唐所有,禁止买卖。

  王仙芝、黄巢等人杀来杀去,这些原本属于世家大族皇亲国戚的土地,全部成为无主之物,或被田令孜等权宦侵占,或被王建等兵头霸占,百姓沦为佃农,不仅要承受佃租,还要缴纳各种莫名其妙的赋税。

  寻常百姓也守不住田产。

  但凡在这乱世里有田有宅的还是普通百姓?

  李晔一向觉得,改朝换代,其实就是土地的重新分配。

  一般庄民在耕作四五年有了积蓄之后,会选择自己开垦田地,百姓对土地渴望是与生俱来的,手中不捏着几亩田,睡觉都不踏实。

  李晔听之任之,也许未来会朝私有化方向改变,不过现在却是支撑

  请收藏:https://m.ido24.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