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两百八十九章 天山之南_苟出一个盛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西州回鹘的崩溃,给回鹘人的选择不多,要么西北投奔喀喇汗,要么西南投降于阗,于阗山高路远,要穿越重重沙漠,没有人会走这条路。

  而喀喇汗国内正乱,于阗起兵攻博拉格汗,萨曼人全线攻阿斯兰汗。

  恰恰相反,大量的喀喇汗人从天山之北而来,投奔西州。

  李晔收集到的消息是,萨曼人虽然没有攻陷八剌沙衮,但对七河流域进行大规模的掠夺和屠杀行动。

  一座又一座喀喇汗人聚居的草原山谷被焚毁,小城被攻陷,牛羊粮食,能带走的全都带走,带不走的就地焚毁。

  萨曼人要的是年轻力壮的奴隶,老弱就地斩杀,女人和孩子成了战利品。

  手段比李晔的唐军酷烈百倍,完全不给喀喇汗活路。

  李晔也是在这个时候受到阿斯兰汗的求救。

  使者言辞卑躬,大谈当年庞特勤时代的回鹘人与大唐的亲善关系,阿斯兰汗的信上一口一个大唐舅舅,快来救外甥的命。

  严格来说,喀喇汗跟回鹘人已经没多大关系了。

  当年庞特勤西迁之后,虽然击败了当地部族,但回鹘人少,只能与当地的葛逻禄人、样磨人高度融合,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和国家。

  不过,阿斯兰汗既然承认与大唐的这层关系,李晔当然乐意白捡一个大外甥。

  西州外甥,不就是这么“愉快”的融入大唐了吗?

  再者,李晔可以容忍作为外甥的喀喇汗国,在天山南北的存在,但不能容忍萨曼人的手伸进葱岭以西天山南北。

  这不是简单游牧民族入侵,而是隐藏在萨曼人刀锋下大食法的东扩。

  “喀喇汗已到了穷途末路,我军正好坐收渔翁之利,灭掉喀喇汗!”刘鄩单纯的从军事角度提出建议,这个时代的人普遍对大食法没有清晰的认知。

  这个建议虽然诱人,李晔并不打算采取,“喀喇汗若灭,大唐直接与萨曼接壤,也许我们能把他们赶出天山南北,但必然会陷入与萨曼人的撕扯中,分散我们的精力。”

  李晔要的是取西域、河陇的资源,投入到中土争霸当中,而不是把关中、河陇的精力虚耗到西域来。

  “我们迟早是要回去的!”李晔目光如炬。

  中土才是根本,若让中土崛起一位霸主,哪怕只是半壁江山,关中也会面临巨大的威胁。

  没有关中的人口支持,重振大唐只能是泡影。

  刘鄩拱手道:“陛下所言甚是。”

  从国力上讲,唐廷在得到西州、庭州、瓜沙的广大区域后,已经到了扩张的极限,再吃掉焉耆、龟兹,唐廷在阳关以西的控制区域就有三千多里。

  “不过此时没到我们出兵的时机,且看郝摧的龟兹之战,究竟如何!”

  龟兹才是唐军的利益核心所在。

  当若要去龟兹,焉耆就是必经之路。

  西州回鹘崛起,焉耆和龟兹都在其势力范围之内,不

  请收藏:https://m.ido24.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