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81章 雁门局势(上)_穿越初唐从上吊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81章雁门局势(上)

  当李高迁望眼欲穿的等到李善下关,话还没说两句,就被李善推开,后者自顾自开始查看地上的伤员,先进行大略的查看。

  轻伤、踩踏骨折之类的伤员全都第一时间诊治,这是没办法的事,这类的伤员痊愈的几率最大,那种腹部中箭,或者被踩踏导致脏器大出血的伤员,李善有可能救回来,但更多的可能是无济于事。

  在这样的时代,急诊救援,第一准则永远都是尽可能挽救更多的生命。

  随后出关的马周看着李善健步如飞,高声指挥,再看看一旁的李高迁,踱步过去,行礼道:“郡公。”

  “呃……马……马……”

  “在下马周。”马周轻声道:“虽名扬天下,诗才盖世,但每逢此刻,怀仁以医者自居,还请郡公勿怪。”

  李高迁挤出一个极为勉强的笑容,“人如其名,人如其名……”

  马周在心里叹了口气,在他的认知里,李善是个有侠义心的青年,此次李高迁弃军而逃,使代州、朔州局面崩坏,但此人又和李善合作分利,甚至站在同一立场制衡刘世让……

  马周在心里琢磨……李善会怎么处置与李高迁的关系呢?

  手撑着膝盖直起腰,李善抬头看见如血夕阳已经半落,伤员都经过护兵急救送回了关内,伤重者在关内另外选地方安置……这些人大部分都无法活下来。

  李善也不会将不多的医疗资源用在他们身上……谁知道明天,后天,再后天,还会不会有败兵逃回雁门关。

  直到明月悬于高空,李善才找到至今还失魂落魄的李高迁。

  “郡公。”

  “什么郡公?”李高迁头都不抬,“左武卫大将军、江夏郡公、雁门守将……”

  李善默然,一战葬送万余唐军,使得朔州、代州形式急转直下,就算李高迁曾是李渊旧人,也难逃除爵罢官的下场。

  随即李善劝道:“未必如此,他日或能复起。”

  有这个可能吗?

  的确有。

  马周就是以这个理由劝说李善,任由李高迁、刘世让掰扯去,自己不要涉身其中,更不要对李高迁落井下石。

  什么理由?

  武德元年,李渊登基后不久公布了一份名单,太原元谋功臣,一共十七人。

  秦王李世民居首,如今的尚书左仆射裴寂次之,已死的刘文静排名第三,后面大都是贞观年间的名臣,如柴绍、唐俭、刘弘基、长孙顺德,而李高迁排名第十六位。

  裴寂、刘文静先后对阵薛举、刘武周兵败,遭罢官削爵,但不久后就得以起复……同为太原元谋功臣,李高迁理应也有这个资格。

  而且李高迁依附太子,是东宫在外不多的领兵大将,李建成不太可能就此放弃。

  “五日前,某探听苑君璋有意南下,派人送信给郡公,同时也送到崞县刘世让处。”李善压下内心复杂的

  请收藏:https://m.ido24.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