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45章 人设_穿越初唐从上吊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45章人设

  天气渐暖,春耕始行,这是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刻,上至帝王宰辅,下至平民百姓,都将春耕视为头等大事。

  毕竟,这是一个农业社会,耕作永远是这片土地上最重要的事。

  朱家沟的村民忙碌的连半大孩子都要下田帮忙,李善……哎,其实有些技痒,这活儿我也挺内行的呢!

  可惜没人肯放他下田,一方面是身份使然,另一方面也是怕李善帮倒忙。

  马周看着田地里忙碌的村民,“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李善没吭声,他听得懂这首诗,从早上开始耕作一直到晚上,结果还是个废材,杂草茂盛,豆苗稀疏……你李善要是下地,大约就是这个状态。

  不过李善不吭声,主要是因为他不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

  恰巧从长安城回家的凌敬踱来,摇头道:“五柳先生实以此诗自道归隐。”

  噢噢,这次李善知道了,五柳先生,那是陶渊明。

  陶渊明还干过这种事……种田就是个废物啊!

  凌敬放眼望去,几头黄牛被牵着费力的将坚硬的泥土犁起,手持锄头的农夫跟在后面,将土块砸碎,田地里满是弯着腰的农夫。

  “大事不论,这等事你的确怀仁。”凌敬笑着点评道:“元旦前后大雪,村中牲畜冻毙,若不是你想方设法买来几头合用的黄牛,此次春耕只怕未必来得及。”

  李善摇摇头,“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春耕不是大事,还有什么是大事?”

  “难道夺嫡之争,才是大事?”

  “难道勾心斗角,才是大事?”

  马周在一旁忍笑,他觉得李善和凌敬混迹的久了,实在是近墨者黑。

  凌敬倒是不生气,反而微微颔首,随口问道:“今日房玄龄问起你……据说当日索要纸张,是一首长诗吗?”

  李善的注意力还在田里,他费解的看见,一个农夫牵着牛在田地尽头,将犁具拆下来,牵着牛转身换了个位置,再将犁具装上去……非常麻烦。

  难道不能直接调头转弯吗?

  “乐府诗。”李善脑子里在回想,当年拖拉机后面的犁具是什么模样,嘴里在说:“再过几日就放榜了,到时候再说吧。”

  马周大为惊讶,“你还会写乐府诗?”

  李善回过神来,想了想才说:“非旧体,不算汉乐府诗。”

  三人在田边看了会儿,天色渐暗,农夫们也逐渐结束一天的劳作,回去的途中都或恭敬向李善行礼,或亲热的和李善打招呼。

  如果没有李善通过关系买来的这十头黄牛,仅凭人力,天知道要花费多少时间。

  而且往常从春耕开始,家家户户都要仔细的计算存粮,以免秋收前青黄不接,而今年宽裕的多了,村民都从东山寺产业中得利,而且每家的孩子都得李家赠口粮。

  如何不感恩戴德?

  “咩……”

  请收藏:https://m.ido24.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