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十五章 优待读书人_宣德大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定的是三十税一,地方官为了完税就只能向黔首百姓摊派,为了完税他们可能会向百姓征收十税一,甚至五税一。最穷的人缴纳最重的税后果是什么?”

  这话已经说的很明了,范安不寒而栗,怪不得太子一心想要推行新政呢?长此以往百姓走投无路肯定会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样的话,揭竿而起从此天下大乱。

  朱明天下最后在饥饿的草民求活的呐喊声中轰然倒下,范安看向朱瞻基的眼光充满了敬畏,大明才立国多少年?太子殿下就已经居安思危想到了以后得危局。

  “地方官为什么不制止这种兼并,他们可是拿着朝廷俸禄牧守一方疆臣?”范安忍不住问道。

  朱瞻基冷笑道:“他们为什么要制止?兼并土地的就是他们自己,他们会捅自己一刀吗?”

  “这怎么可能,他们可是读圣贤书经过大比出来的佼佼者啊!”

  “你也说了他们是通过科举出来做官的,科举最大的好处是什么?”

  “不是做官吗?”范安有些不自信。

  “确实不是做官,有些人考取功名之后并不出仕,只在家中悠然山林,过神仙般的日子。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儿视功名利禄如尘土的感觉?”

  “难道不是吗?”范安很有当捧哏的天赋。

  “当然不是,悠然山林听起来很美好,可是他吃什么穿什么?”

  “也许是人家家里有钱呢?”

  “有钱?他们的钱从哪里来的!总不能是经商所得吧,商人子弟可是没有科举的资格。”

  “那是为什么啊,十年寒窗就是为了考着玩吗?”范安疑惑不解,他从小在深宫中长大,对地方上的事情并不了解。

  “当然不是,他们之所以敢这么任性,是因为我大明优待读书人的政策。

  读书人考取功名之后是可以免税的,也就是说只要有了功名他们干什么只要拿出考取功名的凭证,官府就不能从他们手里收税。

  这其中就有了获利的空间,百姓为了逃避官府日益沉重的赋税,会将土地送给这些有功名的读书人,然后他们在私底下再签一个协议,此土地只是名义上送给读书人,只为这个免税的名额。

  读书人不可能白给你帮忙,你得给人家好处,人家才能给你抗下风险。读书人要的好处不多,也就比官府收的少一点。

  这样一来读书人什么不干每年都有收成,种田的也因为不用缴税日子比以前好过了。最后谁亏了?”

  “当然是朝廷亏了。”范安脱口而出。

  “不!朝廷怎么能亏呢?完税可是考核地方官政绩的一项重要标准,地方官还是要继续收够那么多税的。只能多收不能少收,知县老爷与县衙上下也是要吃饭的。

  钱从哪里来,只能从剩余的自耕农的手里继续榨取,总有一天所有自耕农都无法承受而在一个天灾人祸的火星下,将反抗之火熊熊点燃。

  也许朝廷会镇压下去,大家继续酒照喝、曲照听。也许朝廷撑不下去,我朱家轰然倒地,成了新的王朝的垫脚石。

  然后你会发现,这些把我朱家天下吃垮了的人,什么事没有,掉头就投入了新王朝的怀抱,成了新王朝的忠臣孝子。

  一场大的战争下来,新的王朝建立会死掉很多人,空出很多地。普通黔首百姓又能有地种了,又想过安生的日子,所谓的盛世就来了。”

  请收藏:https://m.ido24.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