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百一十六章 社会与变革_宣德大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王瑾越发的发现这极东之地到处都是宝贝,越是知道这里到处都是宝藏,就越是对身在紫禁城的皇帝敬畏。

  这些事皇帝是怎么知道的,皇帝陛下怎么会知道遥远的东方还有如此大的一片大陆,而且很清楚的告诉自己橡胶树具体在那个位置。

  这一路从东方港向南走来,王瑾发现极东之地的地形与皇帝给他地图一模一样,就像皇帝陛下亲自走过的一样。

  王瑾知道自己必须回国了,在东方大陆搜集到的重要物资要抓紧时间送回国内,尤其是皇帝急需的橡胶。

  在没有建成的东京城工地,王瑾留下了一个协的海军陆战队,并且留下了足够两年使用的物资以供官兵使用。

  留守官兵不但要负责继续建造城池、房屋,还要在城外开荒种地,农耕文明到了任何地方,第一件事就是考察当地是否有农耕的条件。

  很明显,东京城是个非常农耕的地方,气候炎热多雨、土地肥沃,是理想的水稻种植基地。虽然说北方士兵不会种植水稻,但是他们还是可以在土地上尝试种植其他的一些种子,比如培植在本地获得玉米、木薯等作物。

  当然还有那些已经发芽的树苗,也需要留守士兵维护,并且在培育的过程中找到最合适的培育方法。王瑾给他们的任务是,等到下一批移民到来的时候,他们能够建造起足够的房屋,开垦出足够的土地供移民使用。

  远航最难的是没有熟悉的航线,有了熟悉的航线,航行就只剩下了枯燥的漂流。回程的航程没有任何的波折,乘着信风和洋流,只用了不到半年的时间,王瑾便回到了大明旅顺港东洋舰队基地。

  这一趟的远行可以说是一趟赔钱的远行,虽然说远行的费用是用倭国的赔款在支撑。不过大明朝廷现在已经习惯了海军的远航带来的是丰厚的利益,这样一次没有多少利益的远航并没有引起朝廷上下的重视。

  朝廷不重视不代表皇帝不重视,朱瞻基非常清楚这一趟远航的意义何在。在收到王瑾从东方大陆回来的消息,朱瞻基第一时间下旨王瑾回京述职。

  王瑾的舰队带着运往京城的各种种子和物资停靠在东洋舰队在天津的军港,物资上岸之后,被装载到马拉铁轨车上,运往京城。

  王瑾是第一次乘坐大明的铁轨车,铁轨车给王瑾的最大感受就是速度快,由于铁轨与车轮都是光滑的钢铁,摩擦力小,马拉起来自然是省力不少,同样的重量马匹自然会跑的更加的快速。

  其次是铁轨车要比马车平稳的多,王瑾可是感受过马车的颠簸,若是遇到官道年久失修,坐在马车里的感觉可是非常的酸爽,不把人颠散架了不罢休的样子。

  天津军港到京城三百多里,马拉铁轨车中途只停靠了一次,换了一回马匹,只用了四个多时辰便

  请收藏:https://m.ido24.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