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百一十七章 返航_宣德大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交易完全结束之后,侯显按照承诺给了土王一成的好处。土王询问什么时候才能进行下一次的交易。

  侯显推脱货物要从遥远的东方起运,最少要大半年才能进行下一次的交易。土王明显很失望,他还想着多收一点瓷器,拿到更远的部落交换。

  只要带到更远的部落,至少都是翻倍的利润,土王是个很有经济头脑的首领,懂得最基础的经济理论。这样的人能够成为首领必定不是因为武力,而是因为智慧。

  侯显若是知道这位是想着当二道贩子,肯定不会想着压着货物不卖,担心吸干部落的财富。

  交易过后,移民手中有了牛,这些大角牛经过军户家属们的调教,都乖乖的套上挽具为移民百姓耕田。

  在9月南平州春天来临的时候,所有开垦出的土地都种上了小麦和高粱,移民们连着吃了好几个月的鱼肉,早已经吃腻。

  在家乡的时候,若是有人跟他们说,天天吃鱼会吃到看到鱼就想吐,他们一定会认为这人脑子有毛病,哪有吃肉还会腻的时候。

  现在他们却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天天吃鱼的烦恼,南平州什么都缺,就是不缺鱼,这里的大海里几乎是一半海水一半鱼。随便一网下去都能捞上来几十斤鱼,丰富的鱼类资源让大明的移民成本降低很多,不然这么远的距离运送补给的成本就能让海军崩溃。

  在远航中,舰队都是有什么就吃什么,单靠从出发地运送补给,就算是大明的宝船队也不可能满足。

  这一点上,无论是郑和还是王景弘,以及侯显这样的老航海人都有着丰富的经验。

  移民们都盼着种下的种子到了秋天能够获得丰收,好让他们以后不再天天要去吃那腥气的鱼肉。

  刚开始吃的时候鱼腥味对于移民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以接受的味道,可是时间一长每天三顿饭都要面对这种味道,尤其是缺乏香料的辅助,无法做出色香味俱全的美食。

  好在春天一到,万物复苏,野地里的野菜开始露出了头,作为大吃货国的百姓,对于在野地里分辨什么能吃到嘴里,什么不能吃,很快就能分辨出来。

  郑和在南平州一直待到移民的生活步入正轨之后,才与侯显告别,带领船队返航。

  返回到大岛的时候,当时留下来的一个千总的军队已经在河口的位置搭建起了足够他们居住的木制房屋,并且建造起了一个交易的木制栈桥,有了这个栈桥,大船就能靠上栈桥,省去了用小船摆渡卸货的时间。

  同时在居住地附近开垦种植了一些小麦、水稻、高粱等作物,等到收获的时候再判定这里适合种植什么作物?

  在一年四季都是夏天的地方,房子的作用是防备雨水的侵袭,以及蚊虫的叮咬。

  尤其是蚊子更是热带地区垦殖的第一杀手,被蚊子大量叮咬后

  请收藏:https://m.ido24.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