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909章 哪里来的回哪里去_抗战之红色警戒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棕色谱系也罢。这两类都不是孟享要争取的对象。

  这两类跨着人种的人,一看就和华夏人模样迥异,说得再天花乱坠的和谐理由,也有些牵强。

  孟享一开始就把和谐目标定在了那些以华夏血脉为主的黄色人种上。

  在华夏数干年的发展史中,曾经对南洋早有过渗透。

  后世所说的南洋华人一般是指在明清时期到南洋的华夏人,却不知道在秦汉时期,早就有华夏人驻留南洋。在唐宋时期,尤其是开辟了海路的宋朝,那些心慕天-朝的南洋诸族已经被汉化了不少。

  但很早留下来的那些人,在上干年的大变动中,最后基本上已经和当地的土着同化了。

  同化,虽然高级文明的能同化低级文明的,但在人口数量的质变下,也经常是人多同化人少的。那些华夏人的后裔有些甚至连华夏的文字和语言都丢了。

  但不否认,这些人身上还带着华夏的部分血脉,甚至在和土着人的交流中,渗透很广。

  而且在华夏文明一直影响亚洲数干年的过程中,有些土着高层娶妻华夏人甚至以拥有华人血统为荣,更有甚者,一些土着人的高层大族本身就是华夏人建立起来的。

  现在的泰国王族就是华夏人血统占了大多数的,在华夏文明渗透了上干年的漫漫历程中,华夏的影响远超一般人的想象。

  以这个时候还叫做暹罗的泰国而论,有规定出生地在暹罗的人口都属于暹罗人。

  这个时候泰国人口1400万人左右,纯正的华人有300万,而中泰混血的就达到了800万。

  虽然抗战前泰国的华侨统计数量是500万,但隐形的却与之相当,甚至更多。

  这些黄色人种都是孟享要拉拢同化的对象。即使他们不一定对先锋军政权感冒,但毕竞属于可争取对象,他们的子孙后代会逐渐认同华夏大家庭的。

  孟享此举也是无奈,整个南洋的人口太多了。如果早上一百多年,很容易用屠杀的问题解决,但现在国家和民族的概念在不断苏醒的过程中,任何粗暴的手段都可能导致反作用,引来列强的过早插手。

  而且,普通人出身的孟享毕竞不是真正的冷酷无情或者心砺成钢,视近亿的人口为无物,他还做不到,始终难以成为极端民族主义的一份子。

  当然,孟享也不会一概的把黄色人种都当成需要同化的对象,那些敌视华夏的,孟享会毫不犹豫的清理。

  纯正的华夏汉歼,孟享都不会手软,更何况这些土着文明气味浓厚的人。

  到目前为止,向中南半岛的移民人口不过才二百多万,若是保留土着人太多,对同化渗透绝对是个大阻碍。

  纳粹的兴起绝对不是偶然,民族主义和国家意识在二战前就已经到处蔓延,随着二战后各老牌帝国的衰落才大规模爆发出来。南洋

  请收藏:https://m.ido24.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