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472章 先锋军的魅力所在_抗战之红色警戒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干部需要从下边选举支持,决定他们仕途命运的其中一支力量在下边,依靠全民选举,自然是要为下边的大多数人来说话。比起上派人员,只需要捧好了上边即可的官吏要强多了。

  自治全民选举的权利只停在乡镇上,主要是为了节约成本和集中更多的权力渡过原始积累阶段。孟享有着历史和基地双重金手指,自然要充分的利用起来,不会过分的明煮,捆住手脚。不过那些克隆人是他得以表现明煮模范的最大依仗,那么多人都是听从他一个人的声音,即使明煮的形式一样可以把大部分权力都集中在他自己的手上。

  孟享此时推行的低保等各项政策不一定是最完美的,但有了二十万无比忠心的克隆人这根金手指,就可以补全完美的那点遗憾。

  这样的威力很快就能爆发出来,感受最明显的就是卫立煌和汤恩伯了。他们一个在在洛阳、中条山,一个在伏牛山。这本来是老蒋安插的棋子,但因为周围百姓心向先锋军,使得他们越来越艰难,就连手下的士兵也时常自动消失,跑去投奔附近的先锋军。

  时间短了,还能用严格的军纪和杀鸡骇猴的手段震慑,但时间长了,就连那些低下层军官也开始溜号,两人才着急了起来。

  不过,两人的对策不一样,汤恩伯挟打败逃窜的板垣征四郎的名声,在请示了老蒋后,领着大军直接离开了伏牛山和商洛、洛南等地区,提前一步进了湖北。本来打算扎根襄樊,但却被先锋军占了个先。打又打不过先锋军,他只能遵从老蒋的命令,驻守在了钟祥和荆门一带。硬着头皮挡住了先锋军继续向南的脚步。

  孟享倒是没心思理他,占据一地,消化吸收一地。他也不想和老蒋闹出太大的乱子,毕竟二战机会难得,哪里还顾得上在国内内斗。此时联合战区的地盘,无论是从人口也好,还是从资源也好,已经暂时够在二战中获利的基本需求了。剩下的土地慢慢的吞并就是了,孟享也不急着需要什么名头。有实力就是最好的权力。无形之中,此时的孟享已经慢慢的成为了华夏第一实权人物了,处理事情比起老蒋都管用。

  这也是卫立煌选择靠向先锋军的一个原因了。大势之下,很多人都明白未来必然是属于先锋军的,中央军与之的实力相差太多了。

  若是此前众人只以为先锋军比中央军装备强,但随后的几次大战中,众人意识到先锋军无论是从人数等总体规模上,还是个人的技战术,纪律等方面,已经都超出了中央军。最关键的是,先锋军还特别有钱,更有民众的支持。即使战区内的经济也是比国统区要好很多。每天新建的工厂和轰响的机器,街头随处可见的印着华夏制造的商品。都在预示着一个新的奇迹正在诞生。

  

  请收藏:https://m.ido24.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