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75章 再穷也不能穷教育_抗战之红色警戒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年是200多万,到1935年后就已经增加到了500多万。

  老韩鼓励各区县办学,将教育工作的好坏作为考核县长政绩的主要内容之一。他还制定了《山东省各县强迫儿童入学办法》,勒令学龄儿童入学,经劝告不听者受罚。使初小学生人数由1929年的50余万增加到1933年的100余万。

  看到这些,孟享不由的咂舌。老韩搞教育确实很卖力气。

  韩复榘与何思源也早早就开始推行义务教育。不过这个所谓义务教育,只是在全省108个县开办2000多所短期小学,每年经费在二三百万元,自1935年起开办了两年多了。

  在此基础上,喊着加强教育的孟享就不由不硬着头皮加大投资了。

  现在先锋军的地盘已经有四个大市了,济南、齐都、莱芜还有新增加的孟享重新命名潍坊。在初步的人口估算中,地盘上的人口已经超过了三百万。随着逃难人数的迁入,这个数目还会更多。

  若是全面发展教育,何思源提出来的三百万这个金额并不算多。仅仅国立山东大学一年的投资就有50万,孟享又是在齐都新建了大学,投资不低于一百万。

  孟享早就瞅准了此时的各类大牛以及数十万大学生们。没有一个名头,显然是留不住人的,大学无疑就是让这些人留住的梧桐树。只要先锋军的地盘上安全不是很糟糕,这些还保留风骨的学者们是不在乎抗战前线这点危险的。

  国立山东大学,本来在青岛,随着曰军的来临都跑到先锋军的地盘上了,被孟享提前截住了,没有再往西南撤离。另外借助着此次机会,也提出建设一所新综合大学,以收容各地引来的大牛们以及投奔过来的热血青年们。

  还有一所医专和一所经过合并后师范学校,两者的费用加起来也得至少有50万。其他一百万用于初级教育已经不算多了。

  如此三百万的只是何思源考虑到此时抗战紧张,资金缺乏的情况下提出的最低标准。这使得本来打算把六年义务教育喊出口的孟享又把大话咽了回去。

  即使抗战最艰苦的时候,后世的老蒋政斧也没有停止对教育的扶持,不过那时候确实能力有限,扶持力度不足。这一点,让孟享也是深感敬佩,那个时代出了众多的大师,支撑起了后来华夏文化和科技的一片天空。

  “就按照五百万再调整一下吧!先按照三年初小义务教育来制定,争取让每个孩子都上得起学,认识自己的名字,数的清自己的工钱。再穷也不能穷教育!”孟享最后一咬牙道。大不了,多买一些军火,多抄点汉歼的浮财。

  莱芜的基地车一安置好,孟享立即就开始大建采矿厂,这将使得基地对金银的需求大大的缓解了。多出来的钱款和明年的税收足以让孟享有底气说这样的话。另外,新的基地车也已经生产了三天了。

  因为,间一已经与德国人联系上了。军火国际化交易已经打开了大门,是考虑再开分基地的时候了。

  抗战之红色警戒章节列表

  请收藏:https://m.ido24.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