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059章 什么时候开始攻击?_抗战之红色警戒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把还能创造把盟军赶出突尼斯的奇迹。

  但军事总是要为政治服务的。

  隆美尔来了,带来了德国人的求助。

  即使华夏参战了,但英美为主的盟军依旧是一个劲的揪着德国人,要先把德国人打倒,精华尽在欧洲的苏俄人同样是这样的念头。甚至为了尽快的返回头集中力量对付华夏,英美苏更是加紧了对德国人的进攻。

  尤其是随着华夏步步进逼向欧洲,盟军更是急了眼的逮住德国人痛揍。

  面对更加暴烈的攻击,德国人终于意识到他们有些撑不住了。

  即使德国战车依旧能行驶,但国内糟糕的经济却面临着随时崩溃的危险。

  打了6年的仗了,各地的前线不断的在吞噬着德国人最为短缺的人力资源,能开动机器的人也越来越少,即使妇女上阵,但连抢劫来各种原料也在耗空,使得德国的经济状况曰渐衰退。

  德国人采取的办法就是汇集欧洲占领地的物资首先供应国内,于是那些占领地本来紧缺的物资再次雪上加霜,反抗越来越多,如此又形成恶姓循环,导致德国人在各地的生产不断的出现意外,陷入困局。

  直到德国国内的物资也出现了问题,引发了国内民众的不满加大,各种矛盾开始由此激化后,老希也意识到德国需要挣脱这个困局。

  要不然,即使最后能联合华夏获得胜利,他们也有可能会倒在胜利的前一刻。

  最终,德国人决然的做了选择。

  德国人刻板,但却不傻。他们知道华夏人需要的是什么,也知道华夏人对欧洲有野心。但至少比起美国人和英国人的野心来,德国人还是能接受的。

  他们对华夏的援助过程中,对华夏各方面的了解,比英美要深刻。华夏的工业虽然起步,但要赶上德国还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若不是山寨公司的力挺,恐怕华夏走出亚洲都难。这无形的也让德国人放松了对华夏的警惕。

  所以即使妥协,他们依旧还是选择了华夏。

  他们知道华夏人急需各类工业机械和技术,以及人才,甚至是各种各样的人才,不仅仅限于工业。

  在面临危局的情况下,德国人果断断臂。这一次派出了隆美尔只是合作的一方面,另有一份大礼包送到了华夏孟享的面前。

  没有足够的原料,没有足够的劳动力,没有足够的监察人员,德国人不如把那些可能会荒废了的机器设备以及其他国家的人才送到华夏这边来。

  孟享面对这么一个庞大数据的礼单,心中不已。

  之前华夏已经打下了工业初级基础,正在填充中级部分,在孟享金手指和德国人的志愿下,提前开拓高级方面。

  但显然在执行诸如核弹、激光等高端科技的时候,中级基础的薄弱就体现了出来。

  熟知的德国人的大礼包显然就是针对此而来。

  孟享决定攻略

  请收藏:https://m.ido24.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