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034章 德国人也担心_抗战之红色警戒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达条约》,正式以文书的形式确定了双方在欧亚两地的势力划分。

  这里边明确规定了,没有经过对方的许可,军队不得随意进人对方的势力范围内。

  十年的期约,让德国人自觉已经可以在占据了整个欧洲资源的情况下,很快恢复元气。

  即使期间有意外,德国人支撑不住了,再向华夏请援不迟。无论是什么原因,对于欧洲的财富,是每个国家都会感兴趣的。

  于是,随着两国的巴格达条约签署,华夏大军自然要先止步于欧洲门外。

  这么多的军队就此止步,对内对外都需要一个交代。

  所以当4月5号的时候,除了40万军队继续慢慢的挤压向黑海海峡的时候,另外的40万军队转向了东南,继续横扫中东,甚至其中的15万军队扫过了约旦后,紧接着攻人了埃及的西奈半岛。

  为了补偿华夏,甚至其中有不再进攻土耳其欧洲部分领土的补偿,德国人放弃了北非的大部分地区,默许了华夏对北非的行动。

  德国人在北非的军事行动,以前是踩英国人的鸡眼,现在也主要是为了遏制住苏伊士运河,卡住连接盟军亚洲和欧洲势力的咽喉要地。

  但现在有华夏人接收,一样可以达到效果,还能继续吸引英美的精力。反正德国人现在除了和华夏的交易外,并不需要苏伊士运河。

  甚至连东非的势力圈,连同整个红海,也被德国人默许让给了华夏。

  非洲作为欧洲传统的资源出产地,德国人虽然不甘心,但此时他们也无法控制这些,还不如抛出去,引华夏和盟军在此争夺消耗。

  当然他们留下了非洲的大西洋沿岸地区,从摩洛哥扼守的直布罗陀海峡到纳米比亚等南部非洲一路遥望的大西洋,都覆盖在《巴格达条约》中商定的德国人的殖民势力圈中。

  只是在华夏的强硬态度下,南非这颗非洲宝石,连同那个眺望印度洋和大西洋的好望角,成了一个待定区。

  多次协商,最后定为谁抢到算是谁的。

  华夏对南非志在必得,除了南非的丰富资源,扼守住好望角,也是控制印度洋的关键所在。

  而德国人此时已经没有能力顾及这里了,但又不肯平白的放过这颗非洲钻石,为以后打下埋伏,才定了这么一招。此时他们巴不得华夏军队立即打到这里,断去英国人的这个金库,更牵扯住华夏和盟军的精力,避免华夏大军闲得直在欧洲门口溜达。

  到了如今,面对到了欧洲门边的华夏人,无论是盟军还是德国人都不会放心。华夏人在那里呆着,就会吸引盟军的注意力丝毫不敢放松,而靠着华夏人这一段时间的猛打猛冲,对盟军主力的吸引,德国人已经缓过了气来了。他们有信心不断地消化掉欧洲,补足元气,最后屹立在所有人的头顶。

  ……“我们的

  请收藏:https://m.ido24.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