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十六章 李世民的手段_姬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理辞讼案情,日不暇接,怎么能帮助朕求得贤才呢?”

  因此下令:“尚书省琐细事务归尚书左右丞掌管,只有应当奏明的大事,才由左右仆射处理。”

  姬松得知后不得不佩服皇帝的手段,这是将具体的事务下放到尚书左右丞,算是将左右仆射的权利进一步拆分。

  但李世民的理由很正当,就是以具体案件的审理荒缪,言其左右仆射无力管理太多事务,以此为由,拆分其权利。

  就这样,房杜二人还必须感谢皇帝体谅自己,而对此感恩戴德。

  李世民的手段正大光明,这是阳谋,除非你有了不该有的心思,不然只能认输。毕竟这是在你手下犯的事,你自己根本难辞其咎。

  房玄龄通晓政务,又有文才,昼夜一操一劳,惟恐偶有差池。运用法令宽和平正,听到别人的长处,便如同自己所有,待人不求全责备,不以己之所长要求别人,与杜如晦提拔后进,不遗余力。

  至于尚书省的制度,均系二人所定。皇帝每次与房玄龄谋划政事,就会说:“非杜如晦不能敲定。”

  等到杜如晦来,最后还是采用房玄龄的建议。这是因为房玄龄善于谋略,杜如晦长于决断。

  二人深相投合,同心为国出力。

  姬松听闻后不得不感叹一声:“还真是房谋杜断啊!”

  但不知这句话怎么就传出去了,更是将俩人的名声推向一个高潮,文人士子更是以他们为榜样。

  所以,称为贤相者,首推房、杜二人。

  房玄龄虽然多蒙太宗宠爱,有时因某事受谴责,总是一连数日到朝堂内请罪,恐惧得好象无地自容。

  姬松也没想自己的一句感叹之言,竟然使得房杜二人处在的风口浪尖上。

  他们为什么恐惧,姬松明白。

  此时大家都知道朝堂上的事都是在经过你们同意之后,皇帝才会实施。那么利益受损者不找他们找谁。

  虽然大家都知道这是皇帝的意思,房杜二人不过是推出来的棋子而已。但你敢怨恨皇帝吗?不敢,至少明面上不敢!

  那么,同意并实施政策的房杜二人则成为他们怨恨的对象。在这样情况下房杜令人能不恐惧吗?

  但他们也没办法,皇帝想让你背黑锅,你敢拒绝吗?也不敢,就连姬松无意间的一句话都被皇帝利用,可见在皇帝眼中就没有不能利用的人。

  房杜虽然得到了偌大的名声,但至于是不是他们想要的,就不是旁人能知道的了,心中苦辣,也许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不过,这也显示出了李世民高超的政治手腕,左右仆射虽然没有宰相之名,但有宰相之实,本来就是处于百官和皇帝之间的缓冲。

  也有着避免皇帝和百官直接对立的作用,但自汉武帝极大的削弱丞相权利之后,这个位置也处于尴尬位子了。

  曾经礼绝百官,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权利,被历代皇帝拆分的支离破碎,到了大唐更是成为了为皇帝擦屁股角色。

  房杜心里苦,但只能往肚子咽!

  好似看到了朝廷上的刀光剑影,姬松只要没有皇帝诏书,就一直在京畿道各处走访。总之,就是不去长安。

  现在的长安就是风暴的漩涡,只要进去就别想出来了。李世民坐稳了位子,此时已经开始打击异己,很多武德年间的老臣都被其赶回家养老去了。

  但其手段却极其高明,高爵厚禄供奉着,但就是没有之前的权利。很多人也认清了情势,知道要是自己还赖在位子上不走,那就不是现在和风细雨的了。

  既然皇帝已尽将脸面给你了,那就好好兜着,千万别给脸不要脸,作为官场上的老人哪还不明白这道理?

  于是,皇帝稍微露出马脚,很快就有人乞骸骨回家了。onclick="hui"

  请收藏:https://m.ido24.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