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98章 612章 实力倒转_出笼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来技术资料为基础,又由卫铿在系统的辅助下,细化一下工艺,就搞出来了。云爆弹的技术含量是在设计上,比如两次点火间隔时间,以及引线的稳定度。

  这比发动机电火花那种要重复使用的东西的技术难度要低多了。

  在机场上,进行第一波试验的是有卫铿领队的队伍。

  轰炸机携带的是一枚四百公斤重的滑翔翼炸弹,战斗部二百公斤,内部装药是烷烃燃料,控制滑翔翼展开的是生物肌肉结构。这是本土科技成功应用的典范,大大的降低了制导巡航的成本。

  现在这架飞机,航行了两百公里后,在战区五十公里外投掷了这枚炸弹,而炸弹下落时迅速的展开了折叠翅,前后两对翅膀构成了一个菱形。

  地面上的卫铿头戴殖装信息头盔,准确的感应到了这枚炸弹的状态。

  仿佛自己就代入了这个弹头一样,用武侠的话‘人马合一,人剑合一’这叫做‘人弹合一’——呃,艾特一下“神风”。

  此时正在滑翔下落的飞弹中,其钢壳内的生物力场,完成了信息对接,代替神经元链接了弹体各个部分。

  卫铿根据这个炸弹上鸟类组织的平衡感知系统,了解了其姿态,且根据其蜻蜓视觉系统,看到了大地。

  卫铿深呼了一口气,进行了遥控,

  这枚弹头精准的落在了卫铿侦查个体前方的十五公里处,闪烁间扩散出了白色冲击波(这是水汽凝结出的云华),以及那赤红的火云。

  十分钟后,前方的观察员抵达现场,确定炸点中心距离标记中心误差不过三米,而爆炸对砖瓦建筑毁灭力的杀伤范围达到了一百米。而藏在三米地道内的实验种,被直接震死。

  接下来将继续试验,这种远距离、即时的打击对动态集群的杀伤效果。

  这种信息化模式是在效仿二十一世纪俄式低成本作战体系。

  第三次信息革命后,相对于美国出动的比“等重黄金还贵”轰炸机,投掷的流线外形的低阻弹头(流线外壳的加工成本是很高的,是要上数控车床的。)

  俄国人在用装甲车和机枪占领高地,压制周边放空火力后,让直升机吊着高阻炸弹悬吊在敌上方投掷!(高阻炸弹是钢桶焊接工艺,信息化战争前动辄地毯式轰炸,就能看出这类炸弹的低成本)

  21世纪中东,美国人打了几十枚低空隐蔽的战斧巡航导弹。而另一边俄国人用低精度的地形匹配,也打了几十枚高空低成本巡航导弹,效果类似。至于价格那是网购无人机和业内专业航模的差价。

  信息化装备,可以是一流芯片,一流电控,一流的平台集合出来的屠龙装,也可以是用二流的东西整出来的杀猪装。

  武备的合理性取决于对手的水平,如果对手是拥有大国防空体系,并且高纪律,强执行力的正规军。那么

  请收藏:https://m.ido24.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