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81章 龙共虎应声裂_骑砍三国之御寇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镇及时上前,迫马相迎,挡住了吕布两三个回合,其后八路军兵齐出,武安国方才得救。

  这一战下来,吕布盖世无敌的威名深入人心,武安国和罗镇两人亦算了证明了自己。

  虽然很是狼狈,但起码他们都还撑了几个回合,且从这位温侯的手里逃了性命。

  这样的罗镇,这一次竟在敌将手里没走过十个回合?

  那岂不是说,此人之勇,亦是万夫不当,近乎吕布了?

  只听啪嗒一声,却是孔融失神之下,竟将案前的茶盏也弄翻了,水流了满地,他却丝毫不顾风仪,指着武安国喝问道:“敌将叫甚名字?”

  具有这样勇武的有能者不可能籍籍无名,而王政麾下之前却无这等熊虎之将,孔融现在反而想的更多,他十分害怕这次徐州的背后,还站着别的人

  比如那据说和王政结盟过的袁术。

  武安国很是理解孔融这个反应,他当初听到这个消息时,脑海中亦闪掠过同样的念头。

  “此人名叫黄忠。”武安国缓声说道:“以俺的了解,此人或许是王政这段时间从徐州挑出来的勇将,毕竟霸王故里,民间有此等猛人倒也不算稀奇。”

  “相国,眼下之急,还是在商议对策,两国交战,一人之力毕竟有限,无关大局。”

  听到这话,孔融怔怔地看着武安国,半晌,重新坐回几案,嘶哑着嗓子问:“有何对策,速速道来罢。”

  敌国来袭,应对之策,不外乎和、战两途。

  徐州既然主动发起的这场攻势,又是蓄谋已久,和谈自然没可能,那么,就只剩下应战这一个办法了。

  该怎么应战?

  在武安国向来,无非水来土掩,兵来将挡,调兵遣将就是。

  “调遣营陵、淳于诸道兵马即可南下,援助昌安。”武安国道:“徐州军既下平昌、高密,接下来要么去夷安,那边是往东直取东莱,要么继续北上威胁平寿,如今兵力不可分散,二者相权选其一,咱们还是要选昌安!”

  “此城有江河之险,足可依赖,再设上良将、精卒,布置得当,鹿死谁手犹未可知。”

  说道这里,武安国主动请缨道:“这一次,俺亲自前往!”

  孔融看了看武安国,神色稍缓。

  他自入北海国来,若论起来做的事情倒是不少,设置城邑,设立学校,又亲写书札,表显儒术,荐举贤良

  但这些事情在乱世之时,不能说是无用,起码若仅做这些事情,是不行的。

  而偏偏历史之上,在最关键的武事上,这位孔圣的后代恰恰就是什么也不干。

  所谓‘但高坐无为也’!

  青州黄巾祸乱一方时,他坐视不理。

  袁谭和田楷激战正酣时,他亦是高高挂起。

  甚至有援救之恩的刘备在关键时刻求援时,孔融.竟也是置之不管。

  好在他举荐和选拔人才的眼光还是有的,他在任期间提拔的三

  请收藏:https://m.ido24.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