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三百四十章 建制立序_盛世中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俱未记载,而《史外》却秉笔实录,情节细腻感人。

  也可能正是因为有此,所以汪家才躲过了那么多次的***风波。当时躲过了初一,没躲过十五,汪家终是栽在了梁纲暗中掀起的那一场***风波中。

  那《史外》上到底是记载了许多明末尽节牺牲的仁人志士。如史可法、张煌言、沈士柱、陈子龙,夏允彝、夏浣淳、江天一、黄得功等人。还有为国捐躯的明朝官员。

  爱好史学的汪有典应该是想不到自己终为家族惹来了大祸。所以,现今年近六十的汪存阳在被红巾军从牢狱中放出后,就毫不犹豫的投效了梁纲麾下。

  此人也是进士出身,做过知府,五十岁那年挂职归乡的。所以,现在梁纲提他主管一省,心底还是放心的。

  地方上当然是随明清的旧制——县、府、省,三级定立。只是裁去了地方政务官员的兵权。

  省是正三品级,府是正五品级,县是正七品级,中间配属各自佐官,皆一一有序。红巾军原本的储备人才就少,现在许多是新调上去的人,经验严重不足,却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只得慢慢的自然磨合了。每个王朝初端都有这样的时期,不然的话明初时候也不会出现举人直接做官的事了。

  军政之外,还有司法院和***两个独立单位。两部门主理刑法,是上下级垂管部门,直属于梁纲。

  然后就是设立讲武堂,对应着文官系的文官院,军方也要有一个自己进修的地方。而随着讲武堂的慢慢发展,各级军校也会随之建立。现在阻碍其发展的依旧是人手问题。

  与此同时,同时着手组建的还有太学。这是中国历代的最高学府,晋代称国子学,唐代始称国子监。

  可是清朝的国子监,到现在已经变为只管考试,不管教育的考试机构。清廷天下各地,是学院之风鼎盛。

  南京的官学是钟山书院,书院山长就是与纪晓岚并称“南钱北纪”的钱大昕。

  钱大昕字晓征,又字辛楣,号竹汀,上海嘉定人。生于雍正年间,早年,以诗赋闻名江南。乾隆十六年乾隆南巡,因献赋获赐举人出身,官内阁中书。十九年,中进士。复擢升翰林院侍讲学士。三十四年,入直上书房,授皇十二子书。参与编修《热河志》,又与修《音韵述微》、《续文献通考》、《续通志》、《一统志》及《天球图》诸书。后为詹事府少詹事,提督广东学政。四十年,居丧归里,引疾不仕。

  钱大昕归田二十年,潜心着述课徒,历主娄东、紫阳、钟山等书院讲席,出其门下之士多至千余人。

  与早年黄钺的经历有异曲同工之妙,可是就成就而言他却完全是压倒性的优势。黄钺比不得钱大昕,他是安徽一省,而钱大昕的影响力却笼罩整个江南,甚至是全天下。

  请收藏:https://m.ido24.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