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3 第九十三章_簪缨问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让那梁子熙未曾避过清谈。现在代酒的茶水也喝了,总该清谈了吧?之前酒杯曾经过郭氏、高氏,还有将军府中最善谈的几位书掾面前,这些人的辩论无不精要,又高调宣扬了道法之妙。如果梁峰说道不胜儒,就要有极强的经史功底。如若赞扬庄子,那么他的佛子力场又要放在何处?这简直是个无法避开的死结,想不出丑,着实太难!

  谁料喝完茶水后,梁峰并未向孙志想的那样冥思苦想,窘态百出,而是微微坐正身形,干脆道:“渔父与仲尼同。”

  什么?!人家讨论了那么多,你就答这一句?这经文可是直斥孔子儒道大谬,是老庄与孔孟的正面较量,诧异如此之大,哪里相同?!

  孙志已经冷笑出身:“未曾想还有人敢言渔父与仲尼同?梁郎是否未曾读过《渔父》一文?”

  这话尖刻到了极处,梁峰却道:“敢问渔父为有土之君与?侯王之佐与?若皆否,与圣人何异?”

  这也是《渔父》一文中的开场之言,渔翁问孔子的弟子,孔子是做什么的。子贡盛赞孔子德行,制礼乐,定人伦,忠心国君教化百姓。然后渔翁问他是否是有国土的君主,是否是辅佐王侯的臣子,子贡答否。于是渔翁笑着说孔子既不是君主也不是辅臣,操心这些事岂非劳心劳力,失去本真?他离大道太过遥远。

  这一段,乃是全文题眼,也是定调的基础,有了这段,才能引申出其下诸多思想。然而现在梁峰却道,渔翁他自己掌管过国家吗?辅佐过王侯吗?如果没有,他的理论要如何验证,又何来驳斥孔子的做法?

  这是个标准的逻辑问题,极难反驳。孙志张了张嘴,勉强道:“圣人皆有宿慧,乃是天授!”

  圣人说的话自然都是对的,若是想驳斥这个,就是悖逆的道、儒两家的基本原则。而既然是天授,自然没有治理过国家,也能知道治理国家的道理了。

  谁料梁峰没有接这个话题,而是反问道:“礼从何来?真又何来?”

  “这……礼为人制,真从本我。”孙志没料到会被如此诘问,只得继续答道。

  “人从何来?我又何来?”梁峰又扔出一问。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这简直就是无数哲学家探讨的终极问题,又哪是孙志这样的人可能答得出的。见对方一副张口结舌的模样,梁峰轻轻摇头,指向手边莲叶:“见莲叶者,谓之青;见莲花者,谓之红;见莲藕者,谓之白。然红莲白藕青荷叶,殊途同归。见者之分,却非本真之差,不过表相而。故渔父与仲尼同。”

  这话的意思再明白不过。渔父说应当顺从天理,回归本真,才能让世界得以正常运转。而孔子则想用礼法约束人们,让人懂得三纲五常,从而使世界正常运转。两人的“道”,也就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请收藏:https://m.ido24.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