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二百七十四章招贤考试_三国:我在季汉当丞相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那元达可有向主公举荐?”张恒笑问道。

  赵昱赶紧摇了摇头,“自古官职乃朝廷授予,君主征辟,下官又岂敢私相授受。”

  “元达误会了,我并无此意。只是元达身为从事,为州府举贤亦是分内之事。既有人选,何不向主公举荐?”

  “非是不愿举贤,只是下官并无识人之明,不敢擅作主张。”

  “元达说笑了,我等皆是肉眼凡胎,又岂能洞察世事。尽可举荐来,贤与不贤,先行考核,再观后效,元达以为如何?”

  “这……”

  赵昱望着张恒脸上的笑容,心中思索着这番话的含义。

  张恒继续向众人道:“不止元达,诸位若有合适人选,不妨一并举荐,一起考核便是。”

  此言一出,众皆哗然。

  啥意思,这是要批发官职吗?

  更重要的是,考核制度本是朝廷中枢才有的权利,你现在拿出来在州府实行,算是怎么回事?

  两汉实行的是察举制,读书人由官员举荐出仕为官。但时间一长,难免造成官爵的私相授受,于是在汉顺帝时期,便加入了考核制度。

  也就是说,地方官推举出的孝廉,还要入京考核,通过之后才能被授予官职,这也被认为是科举考试的雏形。

  只是在世家垄断官场的时代,考核形同虚设。

  如今张恒提出要对人才进行考核,就是想定下一个成例。

  今后无论是谁举荐的人,都得通过考核才能为官。

  至于考核的内容嘛,自然是张恒说的算。

  一阵议论后,陈登起身拱手道:“敢问长史,如何考核?”

  “既是考核,自然是考校才能。我意,分三科考核筛选人才。”

  “何为三科?”

  “经论,政论,民论。”

  张恒的本意是不想加入经学的,但奈何经学是大汉的意识形态,一切的基石。若是强行革除,怕是会引起巨大反弹,这才将其摆了上去。

  听到张恒给的科目,众人都皱起了眉头。

  赵昱起身道:“长史,下官以为,除此三科以外,还要考察德行。欲齐家者,必先修身。若是自身德行不佳,如何教化万民,造福一方!”

  张恒想了想,便点了点头,同时将目光看向了下首的郭嘉。

  奉孝,赵昱这是在骂你呢

  郭嘉立刻恼羞成怒,恶狠狠瞪了张恒一眼。

  百善孝为先,所谓孝廉,也是孝在廉之前,当前的意识形态决定了德行比能力重要。

  一个道德君子,哪怕没什么能力,至少不会坑害百姓。

  可若是一个龌龊小人,就算能力再大,你也不能指望他去造福社稷。

  不得不说,古人的思想的确有可取之处。

  “元达此言有理,既如此,那便以德行为先。德行不佳者,不准参与考核。但也不必太过苛求,只要没有劣迹便可。”

  “长史高见!”赵昱点头笑道。

  另一边,陈登犹豫了半晌,最终还是拱手

  请收藏:https://m.ido24.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