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61章 如何去干涉一下苏联的内政?_胜诉才是正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风度,并没有使用布鲁克林通用语反击,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吃亏,但这对于立人设很有帮助。

  他年纪比对方小不少,在这场论战中却树立起了翩翩君子宽厚长者的形象。

  恰好,哈佛的哲学教授罗伯特·诺奇克也在研究中心讲学,住的和爱德华就隔着五六个门牌号。

  他忍不住站出来说公道话:

  “唐纳德·肯尼迪想要极力的丑化爱德华·杨,却避而不谈引起双方对立的问题的本质。他说爱德华如果开设哲学课程那么哲学教授就会对他的道德观表示抗议,我作为一个还算有些名气的哲学教授声明,我不会抗议。我也不认为他的哲学观有什么问题……实际上以他在几篇文章中表现出的思辨性而言,我认为如果他愿意来哈佛哲学系,我可以当他的引荐人……”

  “实际上指责肖克利的观点(种族歧视)并不足道,实际上只是为审查他的论点找借口而已。”

  哲学家是所有科学家中最接近于神(经病)的存在……

  通常他们思考的问题的方式和普通人迥然不同。

  所以哲学教授大多离群索居,极少参加非同行以外的辩论,因为这很容易出事,若是辩论到激烈出双方多半有一方会被送进疯人院……通常是哲学家们的对手。

  最后诺奇克教授非常缺德的提出一个反问“假设,斯坦福有一位和肖克利资历类似的教授,想要开设一门阐述种族智力平等理论的课程。他是否会被禁止呢?”

  这个问题非常精确的命中了靶心……所谓的政治正确是否应该凌驾于学术自由之上?

  哲学家出手就是不一样。

  最后,诺奇克教授指出“斯坦福大学舆论对待爱德华在弗兰克林和肖克利事件中观点的卑劣态度,根本不能反驳他提出的指控,即斯坦福大学对严肃的反对意见,远不如对鹦鹉学舌的人云亦云的所谓意见来的热情友好,虽然前者的益处通常更大!”

  诺奇克教授的下场,让肖克利事件的讨论变得越发激烈……

  于是……出圈了……

  《斯坦福大学日报》在接下来的几个礼拜中连篇累牍的刊载各种评论、读者来信和讨论此事的文章。

  作者中不乏知名学界权威和新闻人物。

  虽然这些无法改变肖克利被禁止开课的情况。

  但至少,随着事情越闹越大,重量级人物纷纷下场,莱曼校长身上的压力确实减轻不少。

  而他也非常聪明的从不参与讨论,外加唐纳德·肯尼迪的上蹿下跳,莱曼校长悄悄的在这件事情中隐身起来。

  现在一提起此案,左派骂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那条邪恶的犹太毒蛇……”

  但因为弗兰克林的滚蛋,倒是让左派不再追求积极行动,而是试图比赛谁的嗓门更大。

  右派……么……

  人是傻了点但更加热心,某些反黑组织的外围成员曾

  请收藏:https://m.ido24.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