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09章 孔议:我真不会碰瓷啊_大明:我的姐夫叫朱标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报信的北宗子弟正欲狠狠驳斥这帮“蹭热度”的远方亲戚,话未开口,就被孔讷抬手拦了下来。

  这种事,通常只会越描越黑。

  索性还不如认了,然后拿住话语的主动权,把两家的关系先盖棺定论了为上。

  想到此处,孔讷也彬彬有礼的双手环叠,等待着对面的孔议反应过来,同步拱手一礼,面带微笑,平静大气的上前握住了孔议的手臂道:“原来是流落南方的族弟。”

  “自宋时战乱,汝等随南宗逃过长江,至今已有二百年矣。”

  “不知南宗的族人过的如何?”

  “若有难处,待到族兄领着族人将四书五经释意校订完,定请知府大人代为上表朝廷,对南宗多加些照拂。”

  一个流落。

  一个逃过。

  一个过的如何?

  一个照顾。

  俨然将一个家世落败,贪生怕死,苟且偷生,而今,打肿脸皮充胖子,不知廉耻的上来蹭功劳,攀交情的南宗形象跃然纸上。

  况且还特意强调了,自己才是孔家的四书五经释意校订主导,并将一个胸怀宽广,照顾旁支,团结族人的形象树立。

  顺便抬了张知府一手。

  还通晓人情世故的请人家知府代为表功,代为照顾,绝不逾越。

  除了早被敲了警钟,此刻刻意保持着高冷态度的的张知府。

  周围宾客此时对孔讷都连连点头,低声议论,赞许;看南宗子弟目透鄙夷,轻视的模样,就能领会到孔讷这一手舆论公关的厉害之处了。

  可是。

  孔讷忘了。

  能当孔家少族长的,哪一个是善茬。

  尤其还是带着族人,跑来北宗文会上的孔议。

  面对孔讷的非议,孔议的脸上不见恼怒。

  而是伸手拍了拍孔讷拿住自己手臂的双手,好似长辈劝慰般和蔼说道:“族兄记错了。”

  “自圣祖第四十七世承衍圣公爵,适逢金人南下,北宋危在旦夕,先祖奉诏,恭负传家宝“孔子及亓官夫人楷木像”、“唐吴道子绘孔子佩剑图”和“至圣文宣王庙祀朱印”等,率近支族人端木、瓒等南下扬州扈跸,建炎三年春又遭战袭,故渡江到达杭州。

  “高宗感于先祖奉诏南渡之功,赐家衢州。”

  “迄今已近三百年矣。”

  说着,孔议满脸唏嘘的环视了一圈面对听懂了他潜台词的北宗子弟道:“当面时逢乱世,两宗不得不骨肉分离,而今,只怕也没有多少人还记得当年那段不堪了。”

  “实怪金元无耻。”

  “先祖南渡后,金人扶持的"大齐"控制了曲阜。伪齐皇帝刘豫封留守林庙的孔端族祖操为"衍圣公",族祖拒不接受,次年病亡。”

  “齐阜昌四年。”

  “伪齐皇帝强封孔端族祖操之子孔璠族祖为衍圣公。”

  “此后,金人又在曲阜扶持了三代衍圣公。”

  “蒙古帝国军队攻占曲阜以后,封金衍圣公孔元措族弟孔元用为衍圣公;金、元衍圣公并存九年,各拥势力,明争暗斗,致使孔家的乱象丛生,清誉扫地。”

  “直至五十二代祖孔洙逢元世祖忽必烈许以高官厚禄,于元至元十九年春夏,征召孔洙先祖载爵归鲁奉祀。

  “而后八月抵达曲阜县。”

  “留驻巡视两个多月,遍祭祖庙祖庭祖林,遍会老少族亲,倾诉江南六代衍圣公离乡思鲁之情,深切感受到近二百年间祖庭巨变。”

  “当年留守阙里林庙的前辈族亲、男女老幼,饱受战乱蹂躏,早已物是人非。”

  “对于金、元政权各自利用族人,挑拨孔氏陷于分裂,先祖倍感忧虑,经过两个多月的深思熟虑,决计行使大宗之主的特有权威,运用儒家特有的中庸之道,以"让爵"之举,阻止元朝统治者"以孔治孔"图谋,挽回曲阜孔氏的圣裔尊严。”

  “至此,才终于挽回了我孔家清誉啊。”

  请收藏:https://m.ido24.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