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925章 鱼饵和论断_我在大唐当侯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可能出问题。二是设下埋伏,伏击我们。本王的身边,有摩勒多以及一百余亲卫,即便遇到上千人的队伍,也可以从容而退。”

  “再者,本王还身着金丝软甲,刀剑难伤,所以你就甭担心了。”

  “如果没有充足的准备,没有提前谋划筹备,本王也不可能轻易往柔远县去的。所以你的担心,那是多余的。再说回正题,柔远县是本王治下的地方,如果柔远县本王都不能去不敢去,这柔远县还是本王治下的区域吗”

  杜启的态度是极为坚定的。

  就是要去柔远县。

  杨不弃听完后已经彻底明白,郑重道“大王所言甚是,臣明白了。惟愿大王,此行一切顺利。只是臣这里,可有什么需要安排要做的。”

  杜启说道“你盯着陈有得,随时禀报消息。如果他一直在城内按兵不动,你不必采取行动。如果他要离开,便果断拿下。总之,你自己临机决断。”

  “是”

  杨不弃答应了下来。

  杜启摆手,杨不弃转身就退下。

  杜启略作思考后,吩咐关之澜把上官仪、马周和来济喊来,同时关之澜也列席末座。杜启大体说了陈有得的事情,便道“根据杨不弃的推断,大唐方面极可能采取行动。这一事情,你们怎么看”

  上官仪没有立刻说话,仔细的思考着。因为陈有得传出消息后,大唐是否会采取动作,这是需要预判的第一点。第二点,则是大唐如果采取动作,将会如何安排人员进入。第三点,则是一旦大唐要出手,哪里是最合适的地方。一系列的安排,都要琢磨清楚。

  上官仪、来济和马周都没有说话,静静思考着。

  关之澜也在思考。

  如今关之澜跟在杜启的身边作为书吏,实际上也是亲随。他是最后来的,年纪不大,也见识了上官仪等人的能力,打听到上官仪等人的种种事迹,对于三人很是敬佩。

  平日里,他都以先生称呼三人,向三人学习,俨然把三人当作老师。

  杜启是乐见其成的。

  关之澜这小子颇为聪明,有悟性,所以杜启倒是希望关之澜能学到许多东西。

  好半响后,马周率先开口道“大王,臣认为大唐方面,肯定会安排人潜入伏击您。”

  杜启说道“理由呢”

  马周阐述道“理由其实很简单,因为如今驻扎在瓜州境内的军队主将,依旧是侯君集。此前长孙冲到高昌城交换人质,侯君集得以解脱,回到大唐境内。”

  “根据哨探传回的消息,侯君集离开陇右道后,径直回了一趟长安。大唐皇帝李世民不曾处置侯君集,反倒是勉励了一番侯君集,便再度把侯君集安排到瓜州来。”

  “显然,这是皇帝故意为之。”

  “因为侯君集对大王有仇恨,所以留下侯君集在瓜州,才能操练将士,才能为将来复仇做足准备。如果瓜州方面,

  请收藏:https://m.ido24.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