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847章 夏国_我在大唐当侯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没有一个结果。

  杜启见状,抬手下压。

  三人不再说话,又齐刷刷看向了杜启,等着杜启做出决断。杜启听着几人的议论,却是觉得考虑过于复杂。他想了想后,干脆道“既然争论不出一个所以然,就按照我的来。我们偏居西域一地,以夏为国号。”

  上官仪道“殿下,为什么是夏为国号呢这里面找不到一个解释的典故。”

  杜启正色道“没有什么典故,纯粹是夏为王朝之始,夏、商、周,然后才是秦汉两晋南北朝,到如今的隋唐。我们以夏为国号,只有这个意思,没有其余的寓意。对我来说,国号也仅仅是一个名字而已,不值一提。”

  上官仪一听皱起了眉头。

  这解释太简单。

  不过杜启已经定下国号,上官仪也就懒得争辩,毕竟各种国号似乎都有缺陷。上官仪开口道“殿下既然选择夏国,臣自当遵从。”

  杜启颔首道“我们如今实力不足,仅仅是一国。但我希望,将来我们是夏朝,我们的实力能真正超越大唐,那才是我的希望所在。”

  上官仪道“一定会达到的。”

  柳正希、郭孝正也是郑重点头,眼中有着锐利神情。对他们来说,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他们也觉得一定会超过大唐。

  杜启沉声道“如今国号定为夏,接下来要涉及的,便是我们夏国所采取的官员制度,以什么制度最为合适。从古至今,历朝历代的官制体系都不同,各有创新。秦汉类似,却也有所变化,隋唐类似,但实际上变化也有一些。我们如今,当如何”

  上官仪道“殿下,卑职认为大唐的官职体系比较合适,三省六部的官制,能各行其道,不会出现问题。卑职建议,采纳大唐的官职体系,纳为己用。”

  柳正希道“殿下,卑职也赞同。”

  郭孝正摇了摇头道“卑职不赞同。我大致能明白上官军师和柳长史的意图,因为三省六部制度,已经在大唐实施了。这样的一个官制,比较成熟。可我们夏国立国,焉能效仿大唐。我,反对这样的方式,不能和大唐一样。”

  杜启也知道三省六部的制度,是成熟的官职体系,运转的效力高,且分门别类各司其职。中书省负责出命令,门下省负责封驳,尚书省负责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形成明确分工,实际过程中又相互牵制。

  这机构唯一的缺点,是相权太大。自古封建王朝的演变过程中,都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君权和相权的争夺。越是往后,到明朝的内阁,清朝的军机处,实际上相权已经极大限度的削弱,权势都集中在皇帝上。

  因为到后期,已经没有丞相。

  一切是皇帝一言而决。

  对于皇帝来说,掌握了无上的权利,不会遭到掣肘,是谁都希望的。杜启却清楚,一旦君权过大,到后世皇帝昏聩时,也极

  请收藏:https://m.ido24.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