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59章 调令_我在大唐当侯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房外响起,却是房玄龄的声音响起“殿下,宫中又有旨意来了,是给克明的。如今,正在宣旨。”

  李世民蹭的站起身。

  他的内心,忽然生出不妙的预感。

  总觉得会有什么事情发生。

  先前,李世民还说皇帝把嘉奖给了秦王府,没有补偿杜启。但如今,皇帝的补偿就来了,是补偿在杜如晦身上的。

  李世民带着杜启和房玄龄,出了院子就往大厅去。他一边走,一边道“玄龄,这宫中来的旨意,是什么旨意”

  房玄龄道“殿下,卑职也不知。当时卑职和克明,都在公房内处理政务。宫中就来了人,要让克明接旨。卑职想着事情紧急,便火速来告诉殿下,是什么事情,暂时不得而知。”

  李世民点了点头,加快了赶路的速度。

  当李世民来到客厅中时,传旨的太监已经离开了,只留下了接受旨意的杜如晦。眼见李世民来了,杜如晦行礼道“殿下”

  李世民点头道“克明,宫中派人来传旨,是什么旨意”

  杜如晦道“殿下,宫中派人来传旨,调我到代州任职,接替此前离开代州的定襄王李大恩,担任代州总管。”

  李世民面色陡然大变。

  杜如晦对李世民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一人。

  李世民身边,长孙无忌是心腹谋士,毕竟是大舅子,关系不一样。而除长孙无忌外,虽说李世民有其余的谋臣猛将,可实际上,房玄龄善于谋划,杜如晦善于决断,这两人都是不可或缺的,是不能缺少其一的。

  一旦杜如晦离开,对李世民来说,便少了一个心腹,更少了一个决断的人。

  李世民深吸口气,压下内心的烦躁感,让自己恢复冷静,便带着房玄龄、杜如晦、杜启返回书房,又让人把长孙无忌喊来了。

  李世民道“陛下刚让二郎传达口谕,令本王统帅所有大军,北伐刘黑闼。但如今又让克明北上代州,担任代州总管,你们怎么看”

  杜启正色道“殿下,先前我在宫中时,陛下也不曾说,只是让我传达口谕给殿下,没想到陛下竟然还有这样的旨意。”

  房玄龄道“这么说秦王府的变化,实际上是因为杜二郎引发的。或者,是因为杜启遭到太子、齐王围杀,陛下为了弥补杜启,所以有了这些嘉奖。打压东宫,是为了弥补杜启。给予殿下带兵的机会,又调走克明,实际上是为了平衡力量。”

  长孙无忌道“极可能如此。”

  顿了顿,长孙无忌道“对秦王府来说,虽说殿下外出带兵有好处,实际上,把克明调离秦王府,对殿下的影响更大。”

  李世民闻言,皱起了眉头。

  杜启把长孙无忌的话听在耳中,又注意到了李世民的神情变化。他清楚这事情,自己亲爹杜如晦是不好表态的。

  杜启沉声道“殿下,虽说家父调离长安,到代州去任职,对秦王府有一定的影响。但我认为,总体而言,是利大于弊的。”

  “父亲一日是殿下之臣,便一世是殿下之臣。”

  “不管父亲是在秦王府,亦或是在代州为官,都是为殿下效力的人。杜家和秦王府,早就已经是捆绑在一起。”

  杜启继续道“所以父亲北上代州,担任代州总管,并没有什么坏处。”

  “尤其代州地处边陲之地,对大唐极为关键。尤其代州境内,是有大军驻扎。父亲前往担任代州总管,执掌一州的军政大权,是有利于秦王殿下掌军的。”

  “再者,不论是物资的供应,还是其余方面,都有极大的帮助。”

  杜启眼中掠过一道锐利光芒,说道“退一步说,万一哪天,秦王要和东宫针锋相对,代州便是秦王的坚实后盾。”

  李世民听到后,仔细的琢磨一番,颔首道“二郎的分析,倒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话虽如此,李世民还是不舍。

  因为习惯了杜如晦在身边。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

  请收藏:https://m.ido24.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