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五十五章 司马光:知我者,陛下也!_我在现代留过学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还多着呢!”

  郭忠孝之父郭逵,当年因为没有请示,就自作主张和交趾达成和议撤兵。

  此举虽然挽救了数万士兵的生命,却也将他的前途彻底葬送!

  不止从此被削去兵权,还被勒令闭门思过。

  这位治平时代,就已经是正任武臣,还官拜同签枢密院事的顶级武臣,就这样离开了政坛。

  不客气的说,郭逵当年的行为,其实是给赵煦的父皇背锅。

  当年南征,虽然将帅失和,彼此扯皮。

  但在用兵和作战上没有问题。

  郭逵这个主帅的选择,也没有问题。

  责任不在他身上,完全是朝廷和当政者的问题。

  而且,郭逵最终之所以落到这个下场。

  其实,也和大宋的体制有关。

  不信的话,看看当时的副帅赵卨——他就只背了一个处分,没几年就又升回去了。

  只是,从此失去了拜任宰执的机会而已。

  而郭逵处分的这么严重和他是武臣离不开干系——赵官家们对文臣、武臣的要求是不一样的。

  文臣可以和皇帝顶牛,甚至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违背皇帝的意思,自行其是,只要事后证明他做的是对的就可以了。

  了不起,皇帝当时骂几句,心里面不痛快几个月。

  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好处出现的时候,就会露出嘴脸来抢功了,顺便将这个大臣提拔起来。

  但武臣却必须绝对听指挥!

  对与错,根本不重要。

  重要的是:听指挥。

  换而言之就是——皇帝的微操再怎么离谱,武臣都必须服从。

  这就是郭逵获罪被贬的缘故。

  也是种鄂一辈子都不能升正任的原因。

  特别是种鄂——太犟了!

  老喜欢和皇帝争对错,还一直觉得自己才是对的。

  要不是他太能打了。

  要不是国家正值用人之际。

  种鄂早就被踢到不知道什么地方,投置闲散养了起来。

  而此番南征大胜,大宋疆域推进到富良江。

  赵煦便趁机给郭逵平反了。

  先是宋交和议之后,以‘郭逵老臣,先朝名将,有功社稷’的名目,将其从闲散的‘左卫将军’拔擢为右武卫大将军,并加检校太尉,封为武功县男。

  这就是明显的平反信号了。

  旨意到了洛阳,郭逵谢恩后,新的旨意拍马赶到。

  还没捂热的右武卫大将军又没了。

  右武卫大将军、检校太尉、武功县男郭逵起复,落右武卫大将军,拜为建武军节度使。

  这是一个早就该给他的荣誉。

  一个迟到了十年的荣誉。

  郭逵老泪纵横,旋即上表请求致仕。

  赵煦挽留三次,终于同意。

  这次,待遇、荣誉直接拉满。

  建武军节度使郭逵,以开府仪同三司、建武军节度使、邕州管内观察处置等使、持节邕州诸军事、上柱国致仕。

  并将其爵位从武功县男,拉到了桂林郡开国侯的高度,并给食邑一千户,食实封四百户。

  这就是标准的正任武臣,而是战功赫赫、简在帝心的正任武臣致仕程序了。

  最重要的是,赵煦旨意里的安排。

  建武军,本就是广西的建制。

  换而言之,拜郭逵建武军节度,就是认可了他当年在广西的处置没有问题。

  致仕后加的那些头衔与爵位,就更是一种隐晦的承认与认可。

  不是这样的话,怎么可能给他安排这些头衔、爵位。

  对郭逵来说,什么是天恩?

  这就是了!

  在年老之际,能够得到朝廷认可、恢复名誉、待遇。

  请收藏:https://m.ido24.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