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十七章 耆英会_我在现代留过学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忧!”范祖禹拱手劝道:“我朝自有法度在!”

  大宋不是汉唐。

  大宋文治,经历百年之后,已经达到了前无古人的高峰。

  条法、例法、成法,无处不在,无所不包。

  虽然有冗官之弊,却再无汉唐之乱政。

  尤其是在经历了仁庙时代后,制度上已经杜绝了女主乱政的可能性。

  当初,慈圣光献垂帘,就被韩忠献公率着百官,逼回了保慈宫。

  士大夫们,只会认同天子秉政的合法性。

  太后、皇后听政,只是事急从权的无奈之策。

  只要天子表现出,他可以秉政的能力。

  那么不需要天子本人开口,士大夫们就会动手,让太后、皇后归政!

  司马光听着,只是笑笑。

  这个后生晚辈什么都好,就是太年轻,也太天真!

  两人正说着话,就有着下人来报:“相公,文太师遣人送来请帖,请您今夜至洛阳资圣禅院相会!”

  一张鎏金的请帖,被这下人,呈递到司马光面前。

  司马光接过请帖,打开一看。

  便见着请帖上,用着‘尹叟敬拜,迂叟敬启’的文字。

  他顿时就笑了起来。

  尹叟就是那位已经致仕的三朝元老,太师文彦博的雅号。

  而司马光自号迂叟。

  将请帖收起来,司马光对范祖禹道:“看来文太师也坐不住了!”

  “纯甫啊,准备一下吧,今夜随我去与诸位国家元老,文坛耆英相会!”

  “自富韩公去世后,洛阳耆英,已久未聚会矣!”说着司马光就露出怀念的神色。

  熙宁变法之后,朝堂上的君子正人纷纷或主动或被动的出外,然后汇聚到洛阳。

  于是,在文潞公(文彦博)、富韩公(富弼)的倡导下,十二位元老大臣,在富韩公之家,置宴备酒,号为耆英盛会,时人称贤。

  后来,留守北京大名府的王拱辰听说了,派人送来书信,也说要加入。

  于是在文潞公的主持下,邀请了知名画家郑奂,在洛阳新建的资圣禅院内的耆英堂,绘十三元老画像,垂于堂中。

  这就是名动天下的洛阳耆英会的来历。

  可惜,自富韩公不幸去世后,耆英会的元老们,已经很久没有相聚了。

  大家都在各玩各的了。

  譬如说,司马光自己组了个率真会。

  文彦博则组了个五老会玩。

  留守北京大名府的王拱辰也组了个同年会游戏。

  如今,时隔两年,耆英会元老再聚资圣禅院耆英堂,又是一次盛会!

  ……

  注:春宫、青宫,都是唐宋太子宫的代称,元良:皇太子的代称。

  一般大臣是不会在私下场合,直接称呼皇太子的,都会代称、指称,以示尊重。

  请收藏:https://m.ido24.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