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百四十七章 涟漪_我在现代留过学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吕好问在旁边,兴奋的跟着问道:“祖父大人,是不是意味着,孙儿也可以参与到开封府的事务讨论之中?”

  年轻的宰相之孙,心潮澎湃。

  吕公著微微颔首,道:“若圣心不变,大抵如此了!”

  吕好问,顿时就有些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的模样。

  却根本不知道,这其中蕴含的危险。

  可吕公著也不好说什么,只能深深的再看了一眼吕希哲这个逆子。

  希望这个逆子,好好私下提点一下吕好问了。

  吕希哲,却是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没有会过意来。

  经筵官参政,虽然只是开封府之政,却也意味着,他可以间接影响整个汴京城!

  直到吕公著哼了一声,他才回过神来。

  然后顺着吕公著视线,看到了吕好问兴奋、雀跃的神色。

  吕希哲终于会意,他们父子,可是同在经筵上的!

  所以,一旦父子同气连枝。

  哪怕再正确,也会被人拿来攻讦,甚至可能牵扯到吕公著。

  搞不好,就会被人将一顶顶帽子,直接扣到脑门上,洗都洗不干净!

  于是,吕希哲对吕好问说道:“舜徒,随我到书房说话……”

  他得好好叮嘱才行。

  ……

  今日,是个晴天。

  文彦博在文及甫服侍下,悠然的在文府内宅的小院中晒着太阳。

  文彦博近来的生活很平淡,却也很充实。

  每旬入宫一次,到太皇太后、皇太后面前露个脸,然后在朝堂上坐上一会,有时候,天子会召见他,慰勉、赐茶。

  然后天子还会亲自送他到内东门下。

  论待遇,本朝大抵也就只有真庙时的宰相吕端、仁庙时的宰相晏殊,还有先帝时的韩琦,能和他相比了。

  宫里面的十三娘,也在文家命妇们入宫时说,两宫慈圣还有官家待她都极好。

  所以,文彦博也就心安理得的享受起了自己的退休生活。

  朝政上的事情,他都不大管——除非两宫请他参谋。

  每日,除了听曲,就是看报。

  汴京新报他看,司马康的汴京义报也看。

  偶尔手痒了,就写几篇诗文,送去汴京义报用伊叟的名号刊载。

  若是天气好,得了空闲了。

  就邀请张方平和在京城养病的孙固,一起组织诗会唱和。

  为了方便,他们三人将这诗会称为:三叟会。

  昨天,才结束了一次三叟会。

  文彦博写的诗,押韵押错了,丢了好大的脸。

  此刻,他正在自责着。

  “张安道和孙允中,背地里肯定会编排老夫……”

  “下次诗会,必须扳回来才行!”

  文彦博可是知道,大宋的士大夫们,最喜欢写笔记的。

  譬如司马光,私下写的笔记,就叫《涑水记闻》,里面记录不知道多少人私下的趣事。

  而,大部分人的笔记,最后都会公开。

  然后被好事之徒手抄了去。

  正想着,如何在下次诗会,叫张方平、孙固也和他一

  请收藏:https://m.ido24.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