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7章 杨溥的忠言_我在大明长生久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很看不惯。”

  “是啊!”杨溥叹了口气,“功在当时,罪在千秋啊!”

  朱祁镇见他有如此感慨,神色缓和了几分,语气也不再苛责,“说说你的苦衷吧。”

  “皇上英明。”杨溥拱了拱手,正色道,“恕臣斗胆,皇上您太冒失了,也太理想化了,官场的水不会清,也清不了,现在如此,以后也是如此。”

  杨溥感叹:“臣为官数十载,早已看透了,不止我大明,历朝历代皆是如此,若非如此,它们又岂会亡……臣失言,臣有罪。”

  “行了,起来吧。”朱祁镇摆了摆手,“朕说过,朕最讨厌动不动就下跪的官员,朕也并非听不进去直言的皇帝。”

  “皇上虚怀若谷,老臣佩服。”杨溥说了句套话,起身重新坐在座位,继续道:“俗话说,羊毛出在羊身上,

  皇上有无想过,若停了民间海洋贸易,将会造成什么局面?”

  “直说吧。”

  “官绅若不能从海上赚钱,便会从土地上赚钱。”杨溥说道,“历代帝王都在抑制土地兼并,但无一例外都失败了,何也?”

  杨溥自问自答,“人都是逐利的,而皇帝一人的精力始终有限,或许在某一个皇帝在任时,可以在极大程度上避免,但终不能长久,如今大明开海通商,正好转移了他们的视线,这是好事啊!”

  “好事?”朱祁镇笑了,“你的意思是,这是解决土地兼并的最好方法?”

  “不错。”杨溥点头。

  朱祁镇反问:“宋朝海洋贸易比之大明差了?宋朝没土地兼并?”

  “可是……”

  “朕再问你,丝绸要靠什么?”朱祁镇自问自答,“靠的是种桑养蚕,一样需要土地,你说人是逐利的,这话不假,可人也是贪婪的,永远不会满足。”

  杨溥叹道:“皇上,您真是……成长了。”

  “朕以前也不是无知孩童,”朱祁镇淡淡道,“不过是迫于形势罢了。”

  杨溥无言以对,问道:“恕臣斗胆,皇上近两年的举措,是受了李青的影响吧。”

  朱祁镇没有否认,“朕听对的,不论是谁。”

  杨溥点头道:“从长远来看,这么做很正确,但眼下呢?”

  “眼下也翻不了天。”朱祁镇自信道,“你莫非以为,京师三大营还平不了叛乱?”

  “平得了,哪怕江浙事态升级,同样平得了。”杨溥道,“可要是动乱的地方不止这几处呢?”

  朱祁镇想了想,“山.东也有港口,你的意思是那里也会乱?”

  “不不不,臣不是这个意思,即便那里真乱,也不足为虑。”杨溥摇头。

  这下,朱祁镇也猜不透了,道:“阁老有话不放直说。”

  杨溥叹了口气,“皇上,有无想过麓川?”

  “臣可以断定,麓川必乱,麓川一乱,缅甸必当相应,进而影响暹罗。”杨溥说,“这是南方,再说北方,草原虽然

  请收藏:https://m.ido24.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