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37章 三足鼎立_我在大明长生久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王直一鼓作气,直接从礼部侍郎,升任吏部尚书,令所有人侧目。

  于是乎,于谦成了众矢之的。

  原因无他,于谦和王直还有那杨洪,三人是姻亲关系。

  如今,杨洪就在京营,掌着军权,人数不算太多,却也是一股有生力量,再加上王直这个吏部尚书,于谦的权势不可谓不大。

  甚至已经到了脱离六部,自成一派的体量。

  这是李青乐意见到的,事实上,王直能升任吏部尚书,就是他向朱祁镇建议的。

  李青这么做,原因很简单,三角形才是最稳定的结构。

  这点不仅放在物理上适用,放在政治上也一样行得通。

  想想三国鼎立了那么久,就不难理解了。

  朝堂还是要有争斗的,有争斗的朝堂,才是一个健康的朝堂,群臣斗来斗去,皇帝才方便管理。

  但也要把握一个度,光争斗不干活也不成。

  在李青的引导,朱祁镇的实践下,朝堂斗争逐渐趋于内卷化。

  至此,李青总算是放松下来了。

  群臣的战斗力已经很弱了,剩下的,就是一步步慢慢蚕食。

  李青相信,用不了十年,便能一转颓势,恢复到宣德朝的巅峰状态。

  …

  按部就班的生活很枯燥,渐渐地,李青又开始偷奸耍滑,经常不上早朝。

  朱祁镇和他爹一个样儿,真扣了李青俸禄。

  不过,扣了俸禄后的李青,更是彻底放飞自我,索性皇帝不召见,他就不上朝。

  整日宅在家里,看看书,和毛驴说说话,经常把毛驴聊得食欲不振,他自己却开心的紧。

  李青的刻意淡化自己还是很有效果的,群臣对他的注意力越来越少,最后更是连弹劾都懒得弹劾他了。

  当然,主要是弹劾李青的奏疏,朱祁镇统统留中不发,他们知道弹劾李青,除了浪费纸张,没有半点作用。

  时光飞逝,眨眼,夏去冬来。

  正统七年,冬月。

  朝鲜、日本、琉球、吕宋、满剌加……各藩属国使臣,前来朝贡。

  请收藏:https://m.ido24.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