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9章 布局_我在大明长生久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时候陪坐龙辇的意义,那可是托孤的大任啊!

  三杨都懵了,竟然不是他们?

  他们不忿,尤其是身兼兵部尚书的杨士奇,他更不忿。

  这时,朱瞻基拖着疲惫的身体走下龙辇,张辅、于谦一左一右地搀着他。

  朱瞻基扫视着群臣,目光幽幽。

  群臣脸上的负面情绪立即隐去,换做恭敬之色。

  朱瞻基收回目光,轻声道:“扶朕进去。”

  二人点头,扶着朱瞻基,一步一步地登上台阶,走入太庙。

  上千官员看着这一幕,心里默默打着算盘。

  六部尚书、侍郎、以及内阁眼红,但也只有他们不忿,毕竟对于绝大多数官员来说,侍郎已经远超他们了。

  心下不由活络起来,要不……以后跟着于侍郎混吧?

  之所以选于谦,是因为张辅代表的是武臣,于谦代表的才是文臣,二人不是一个体系的。

  再者,张辅的地位太高了,他们高攀不起,也不想碰一鼻子灰。

  毕竟英国公这个级别的人,哪里会将他们放在眼里?

  进了太庙大殿,朱瞻基收回胳膊,道:“你们在此候着。”

  他拖着疲惫的步伐,一人往里走。

  来到灵牌画像前,朱瞻基深吸一口气,拿起供桌上早已备好的香烛点燃,为太祖、太宗、仁宗上香。

  “太祖,爷爷,父亲。”朱瞻基腰背挺得笔直,开始汇报工作:“儿孙继位这十年来,全面开拓了海洋贸易,关外局势也在儿孙的斡旋下,始终在内耗,大明边疆平静;

  儿孙对官绅世家进行了根本上的削弱,无论嫡庶子,皆有平分家产的资格;

  科举考试各省都限定了名额,极大程度上避免了同乡门生故旧之类的结党隐患;

  在地方上,儿孙设立了临时巡抚这个职位,加强了地方管理;

  还设立了监察御史,用来加强官员管理;

  朝中儿孙设立了内书堂,用以制衡文官集团,内阁增加了票拟权,以便更好的处理政务;不过你们放心,这样做,皇帝的权力非但没有减小,反而增加了。”

  朱瞻基喘了口气,自得道:“太祖建立大明,爷爷、父亲打好了基础,而儿孙,则给大明注入了灵魂!”

  朱瞻基静静望着那三幅画像,良久良久,轻声说:“你们在那边还好吗?

  爷爷,父亲,瞻基想你们了,马上瞻基就会去找你们。”

  盯着爷爷、父亲的画像,看了许久,他轻轻笑了,“瞻基部署得很妥当,还有李青,大明不会有事的。”

  朱瞻基一直站着,看着,直到有站立不稳,他才强撑着走出内堂。

  于谦二人见他出来,连忙上前扶着他,“皇上…您还好吗?”

  “去乾清宫,让六部九卿、内阁同往。”朱瞻基一边往外走,一边冷静地下达着指令,“让人通知皇太后、皇太子…不,只让皇太后去乾清宫。”

  “要通知皇后吗?”张辅

  请收藏:https://m.ido24.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