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三二章 变迁_代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冬日日短,太阳下坠的飞快。很快便是暮色四起,周围的光线黯淡了下来。

  在沿着宽阔大道下了南城山岗,穿过平坦的长干里的聚居之处之后,前方一条玉带缠绕,碧水横栏。

  就在李徽的眼皮底下,仿佛是欢迎李徽的到来一般,秦淮河两岸的灯火开始次第亮起,很快便如繁盛的星河一般灿烂起来。

  秦淮河水倒影着灯火,宛如一条流淌的星河一般。远远望去,秦淮河南北岸边人流如织,歌声飞扬。路旁的小吃摊升腾着热气,店铺的灯火里车马穿梭,繁忙无比。

  李徽这才明白谢玄所说的还没有进城的概念是什么。和南篱门下来的情形相比,这里才叫真正的繁华。即便是天已经黑了,依旧没有丝毫的影响。这些人悠闲的在河岸长街上徜徉,在秦淮河两岸游玩走动,店铺也不打烊,或许他们的夜生活才刚刚开始。

  李徽对建康城的认知还并不深刻,他知道建康繁华,却不知道建康城繁华到什么样的地步。以吴郡等地作为对比,那可是太小看建康城了。

  建康城原来叫建业,乃东吴故都,当年孙权称帝便定都于此。

  但在东吴时期,建业其实规模还不大,总人口不过六七万户,方圆不过十余里而已。

  如今的大晋都城建康,虽然是以建业为原址建立的城池,但是其规模,人口,繁华程度都已经不可同日而语。已经是不折不扣的天下第一大都。

  五胡乱华之时,北方士族百姓衣冠南渡,十余年间便达百万之巨。其后数十年间,北方纷乱,陆续有南渡之民,到现在具体数量已不可考。但是粗略估计也有一百五十万之众。

  南渡士族百姓中的一部分被安置于各地的侨郡侨县,一部分被阻挡在江北之地,但是其中许多人抵达了都城建康安居下来。

  从那时起,建康城的人口便开始膨胀,规模便开始扩大。数十年间,原本人口只有不到二十万人的建康城,如今已经是拥有二十多万户,人口高达八十万的超级城池。

  原本方圆不足十里的城池根本容纳不下这么多百姓。于是乎大晋朝廷开始扩建都城。以内城作为原点,向四周进行扩建。以逐渐形成了北临玄武湖和钟山,南抵秦淮河,西接长江江堤,东抵青溪河畔的主城格局。

  但这样还不够。随着人口的增加,不得不在外围再圈出城廓来,建造篱门篱墙,形成内城外廓的格局。

  其实,严格来说,建康城真正的城墙只有两道,一道内城城墙,一道是外城的城廓城墙。而所谓的主城区便是以秦淮河和青溪作为界限。内为主城,外则为百姓聚集区域。

  事实上所谓的第二道城墙,可以被理解为一道河水的城墙。这可能是史上第一座正儿八经的开放式城池。当然是在外围城廓的篱门成为正式城墙和城门

  请收藏:https://m.ido24.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