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二九章 奇怪的大胡子_怒海覆清1852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代人还要强。

  会后第二天,华族日报就发布告示,户部准备发行五干万华元北伐国债。

  这一次的数额比前两次的总和还要多。

  不过这次改名字了,叫北伐国债。

  购买国债的人达到了一定数额就能够获得一枚北伐纪念章。

  官府也没说这枚纪念章有什么作用。

  但是官府说了,这些纪念章会由从满清国库中缴获的铜钱来铸造。

  这样的意义就不同了。

  紧接着各家报纸上开始爆料京城的那些满清贵族多有钱。

  据说醇亲王府的地窖中光是银冬瓜就有两干多万两。

  这样的王府在京城就有几十座。

  皇宫里的金银财宝的价值加在一起不会少于十万万华元。

  这些故事讲出来,老百姓深信不疑。

  一年清知府还十万雪花银呢。

  民间关于这样的传说多了去了。

  正好可以与报纸上讲的故事相互印证。

  就连那些大商贾都对此深信不疑。

  就这样,新一轮的国债再次在短时间卖完,一看市场的需求还很大。

  这次刘峰良再次推出了五干万战后重建国债。

  疯了,疯了……

  户部这次真的是疯批了,要不是董良的力挺,这项决议很难在内阁会议上通过。

  钱有了之后,大量的订单从工部和总后勤部发出去。

  于是不管是官方的工厂,还是民间的工厂都开始扩大生产。

  工厂扩大生产,就要招募大量的工人,城市里的工人招不到了。

  他们就将目标对准农村,让工头下去招人。

  但是想要农民离开土地去做工,就要让他们赚取比种地更多的钱。因为华族的百姓是有自己的土地的。

  于是很多农民开始在农闲时节进城务工。也有一些家中忙得过来的人将一部分劳动力送到城内。

  时间久了,有人就发现,大家种田的时间不够用了。

  有人购买了机器帮人家干活,收取佣金。

  农业机器的效率比人要高,有了它们,就能够节约大量的劳动力。

  这就是农业向工业转变的过程。

  董良设计的这种转变过程是常规的,效果比较慢,也许需要许多年。

  还有一种比较快的,就是像英国人一样搞“羊吃人”。

  地主直接将耕地改成牧场,这样就不需要那么多的劳动力了。

  农民,尤其是没有自己土地的农民只能另谋生路。

  他们唯一的出路就是进入工厂。因为别无选择,只能任由工厂的压榨。

  哪怕是到了现在,大英帝国成为了工业最发达的国家。

  英国的工人依然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工资少的可怜,还要在缺少防护的情况下,加班加点的工作。

  所赚取的工资只能勉强维持一家人的基本生活。

  位于圣潘克拉斯区的伦敦图书馆中,西南面角落的柚木桌子旁,一位留着大胡子看起来有些老态的中年男人正在奋笔疾书。

  他在写一封给朋友的信。

  请收藏:https://m.ido24.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