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九〇章 朝变_怒海覆清1852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次被关在战俘营,曾国藩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以前他总想要做一个乱世能臣。他觉得自己可以像古时候的中兴名臣一般,名留青史。

  他总觉得自己办不成的事情,那一定是别人的错,是那些庸才蠢才为了各自的利益,阻止他办成事,但现在人生跌到谷底,他开始从自己身上找问题。

  他忽然发现自己粗蛮、刚愎、自恋、傲慢、浮躁,他开始深深地自责自己过去不懂通融。

  骆秉章和左宗棠以前对他其实都不错。

  左季高是真心为湘人考虑的。他提前看到了华族的前途。

  宁愿投降,毁了自己的名声,也要用自己的前途来换取湘人在未来的华族官府中的话语权。

  左季高让他写下的第二封信便是给胡林翼的。

  胡林翼的才华不用多说。

  关键是拿下四川,湘人才算是给华族递上投名状。

  以后要是华族掌握了整个天下,那么湘人才有话语权。

  这就是上车的道理,上车晚的不如上车早的。

  出钱多买的头等舱自然比出钱少买的经济舱的坐的位置要好。

  左季高说的没错,湘人应该积极融入到华族之中。

  他投靠华族并非只是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

  这话要是别人说,曾国藩是不会相信的。但是话从左季高的嘴中说出来,曾国藩深信不疑。

  董良对湘人真的足够客气了。左季高看得出来,董良也需要引入新的力量去平衡华族内部的权力关系。

  所以左季高和彭玉麟在进入华族之后就骤得高位。

  彭玉麟去交州做了总长,虽然位置偏僻了一些,但是相当于是一方督抚。

  而且左季高知道,交州在华族的版图中非常重要。

  这是华族在中南半岛扩张的桥头堡。

  彭玉麟到那个地方绝对是去镀金的。华夏自古以来都对开疆拓土的功绩非常看重。

  而彭玉麟在交州,做的事情就是开疆拓土。

  曾国藩确实被左宗棠给说动了。不过他自己暂时不想为官,在华族他还找不到自己的位置。

  还有一些事情他没有想明白。

  不过他会帮助华族说服手下的人投靠华族。

  随着曾国藩关在战俘营的还有一批能办事,有能力的官员。

  他也帮左宗棠写了劝降胡林翼的信件。

  胡林翼为人圆顺,性格上与曾国藩和左季高完全不同。

  因此曾国藩觉得,这次左季高过去能够劝动胡林翼。

  左季高走了,曾国藩依然留在战俘营中,读书看报,他依然在沉淀自己。

  本时空的曾国藩还没有祸害敌方,罪不至死。湘军刚刚建立,还没有到后世嗜杀的那种程度。

  董良依然留在交州,教导总队正在北圻的山林中做适应性训练。

  广西支队在曾立昌的带领下也来到了交州。

  这些事情都是在严格保密的情况下进行的。

  董良究竟要干什么?

  此时董良正住在海防军港

  请收藏:https://m.ido24.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