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七八章 文化融合_怒海覆清1852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康纳利写完了之后又自己看了一遍,觉得这封信非常有说服力。

  他这才小心地将信装入信封,用蜡印封住。然后又将信装入一个木制邮筒中封好。

  他在心中用表达说来的情感非常急迫,希望这能够打动自己的那些老板。

  董良将这件事情交给伍崇曜和暗部的人负责,他便将其抛之脑后。

  第二天中午,“复兴号”已经停靠在昌化港口。

  这个港口看起来有些脏,到处都是灰蒙蒙的一片,地面上散落的矿石和煤块随处可见。

  因为这座港口的主要功能就是出口矿石,运进煤炭。

  港口的不远处有堆积如山的矿石堆场。

  巨大的蒸汽吊车,轰鸣声传的老远,这些大家伙虽然动作缓慢,但是力气非常大。

  在老昌化县城的外面靠近港口的位置,一座新城已经拔地而起。

  巨大的烟囱上浓烟滚滚。高大的传送带,将矿石源源不断地输送到高炉中去。

  刚刚成型的生铁就被运送到转炉之中。

  炼钢的成本大大降低,没有必要再用生铁制造工具。

  炼钢技术提升了,很多事情都会跟着改变。

  农业生产中,各种钢铁制造的工具,让生产效率大大提升。

  脚踏式稻谷脱粒机,让一个妇人可以顶上原来两个壮劳力。这意味着农民可以耕种更多的土地。

  建筑行业也有很大提升,就连木工用的钉子都比以前的结实便宜。

  科技的发展正在悄然渗透到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

  “雪琴啊,你看这就是工业的力量。”董良指着不远处那如同树林一般的工厂区说道。

  “元首,真没有想到在琼州这样偏远的地方,竟然能够建起这么大的工厂。”

  “很多地方在古代都被认为是蛮荒之地,官府要占据这些地方不仅仅得不到什么好处,反而要花费大量的钱粮养活驻守的兵马。”彭玉麟道。

  琼州以前是天涯海角,还有人说其是“穷州”。

  古时多是贬官流放之地,这里竟然成为了华族的宝地。

  “是啊,以前的朝廷来钱的方式比较单一,就是通过收取农民的赋税来养活国家和军队。农业价值是考量一个地方价值的重要标准。琼州这个地方以前没有开发起来,这里的台风比较多,原始的种植模式很难保证收成。”

  “但是现在我们可以通过选育的方式,培育出抗风能力更强的作物,还有很多新作物可以选择,这里常年温暖多雨的气候反而非常适合农业生产。即使没有这些,光是这座铁矿,就出产了我华族一半的铁矿石,这就足够了。”

  “元首,岛上的黎人据说非常凶悍,您是如何处置的?”彭玉麟问道。

  土人的问题一直是困扰中央朝廷的主要问题。华族历史上占据的很多土地,后来放弃了,都是因为当地土人总是造反,移民过去的汉人待不住。

  官府总是

  请收藏:https://m.ido24.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