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 四三章 选官_怒海覆清1852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董家的人丁单薄,董良的父亲没有兄弟姐妹,远房的亲戚也早就疏远了。

  因此在华族的内部没有什么宗室派。董瑾也只是远房本家,工作上的关系大于血脉关系。但是他深受董良的信任。

  这种信任并非是因为董瑾姓董,而是因为他的为人。

  董瑾负责吏部的工作,权力和责任并重。

  华族一直处在扩张的状态,需要大量的官员。

  这些官员的选拔和委派都需要经过董瑾的手。

  按照一直以来的习惯,这些人与董瑾之间必然存在干丝万缕的关系。

  无形中会增加董瑾的权势。

  董瑾的家住在元首府不远的一处大宅子。

  当初分配房屋的时候,重要官员的府邸都分在满城。

  满城这里还有一道内城墙保护,安全系数更好一些。

  他本来不过是一个偏远的厅通判。相当于是负责一个偏远地区县级市的工作。

  他这样的人在满清的官僚体系中是没有出头之日的。

  大凡稍微受到一点重视,或者是有点关系的,也不会被发配到东番岛上最偏远的地方。

  董瑾为官清廉,他的妻儿留在福建老家,两个儿子、一个闺女。大儿子已经二十三岁,早就已经结婚生子。

  虽是官员,董瑾靠俸禄吃饭,为官之地又没有什么油水。

  因此他家并不算富裕。儿媳妇儿是一个商贾之女,而且只算是那种地方上的小商贾。

  二儿子今年十六岁,正在进学,董瑾是喜好心学的,因此将二儿子送到了厦门大学堂拜到了唐启华的门下。

  闺女今年十四岁,正在待字闺中。

  董瑾的性格保守,并没有将闺女送去进学。

  此时董瑾正坐在书房中看书。这是他最大的爱好。

  每次下值之后他就窝在书房中,他从来不与其他的官员走动。

  华族的出版行业发展非常快,新式印刷机的运用,加上蒸汽搅拌机在造纸行业中的运用,让书籍的成本大大降低。

  董瑾为官两年,已经收集了上万册图书,寨子中的一个小院子专门被他开辟成藏书楼。

  这么多书自然是要慢慢看的。

  今天有些累,在码头上迎接元首归来,他跟着众人站了很久。

  只是他的年纪大一些,哪有那些年轻人体力好啊。

  因此,到了吏部衙门坐了一会儿,他就早早下值,

  刚刚吃过饭在书房打了一会儿瞌睡,现在又精神起来。

  突然间,书房的门被径直推开。他不用看就知道是他的老伴儿。

  果然一个妇人走了进来,那妇人四五十的年纪,依然头发乌黑,长得一般,但是腰板挺直,走路带风,一看就是那种雷厉风行的女人。

  “老爷,你快别看了。元首家里添丁了,龙凤胎。咱们必须过去表示一下。人家的媳妇儿可真好,又能干,又能生。”董夫人大声说道,伸手就将董瑾手中的书给盖在桌子上。

  “哈哈,好

  请收藏:https://m.ido24.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