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三四章 战争国债_怒海覆清1852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元首啊,这样太冒进了,我们的后勤补给根本就是跟不上,现在大部分的产能都倾向于海军。陆军的经费本就紧张,您同时开辟两个战场,后勤根本就供应北上。”最先坐不住的是后勤部长徐金池,他毫不客气地反驳道。

  谁都不知道徐金池为华族的军费开支操了多少心。

  但是他原本正常的发际线,现在向后移动了将近两公分,这可是肉眼实实在在可见的。

  “元首,根据我们从天京城得到的情报,杨秀清一直在推动向西北方向的战略转移,目前他们已经基本上控制了安徽地区,接下来他们也许会从江北向西边的荆襄地区发展,再过去就是汉中,控制汉中之后,他们可以南下四川,也可以北上关中。”孙延平介绍了一些最新的情报,他照例是要参加总司令部的会议的。

  董良点了点头说道:“太平军向西北转移,对我们来说也许并不是一件坏事。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凡是被太平军肆虐过的地方,咱们的改革都推进得非常顺利。”

  其实这一点很好理解,太平军的模式基本上是将原本的旧体系给推倒重来。而且是非常暴力的那种完全推倒,甚至连原来的儒家文化都推翻。

  而华族的改革,除了土地一个方面之外,全都是相对温和的,尤其是在商业方面的宽松政策,让民间的资本可以从土地上转移开来,有一个新的宣泄口。

  华族的商业政策不仅仅是放宽松那么简单,商部还会引导那些民间的资本进行投资。

  一些民生产业,运营起来比较简单,比如砖窑厂、碾米厂、面粉厂等,只要有机器,会操作就能够在短时间内开起来。

  而且这些厂子在地方上基本上都处在空窗期,只要开起来就能够赚钱。同时还能够满足百姓的基本需求,促进地方上生产力的发展。

  像这些产业,商部会协助地方上的商人以及转型的地主购买设备,引导他们去开办工厂。从来没有哪一个朝廷能够做到这种程度。

  董良就像是一个农夫一般,精心培育着华族的基本盘,一个是有地农民,这是华族社会的基础,另外一个就是本土的民族资产阶级,有了资产阶级,华族的推行的国家资本主义才能够更有活力。

  华族大量开办管办企业,其实就是一种国家资本主义,他们将为民族扩张提供物质基础。

  但是国家资本主义有先天不足,那就是容易形成国家垄断,垄断的后果就是吃大锅饭,官僚主义,丧失发展的动力。

  而民间资本就成为了他们的磨刀石。当这些国家资本不努力的时候,就适当扶持民间资本,让其感到危机感。

  “当然了,如果太平军挡着了咱们的路,那么咱们也要毫不客气教训他们。”董良补充道。

  他又看向徐金池道:“老徐,现在湘军正

  请收藏:https://m.ido24.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