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十章 吃人不吐骨头_怒海覆清1852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当然了,他没有矫揉造作地每天跟队员们同吃同住同训练。

  相比这些表面功夫,他还有更多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先生,您醒啦,快洗把脸。”尚云端着一个装满清水的陶盆走了过来。

  董良没有客气,在水中抄了几把脸,接过尚云递过来的毛巾擦了一下。

  董良发现,尚云总是在自己的面前刷存在感。

  不过他并不讨厌这个没有丝毫公主病的公主。

  长相标志,性格温柔,聪明好学,还对自己的国家有责任心,这样的孩子哪个老师不喜欢呢?

  唉……

  董良摇了摇头,又不自觉地将人家当做自己班上的学生了。

  他现在也是一个十九岁的青年人。

  有时候,是不是也应该以青年人的头脑去思考问题呢。

  “昨晚那个切了一颗肾的洋人怎么样了?”董良随口问道。

  “还在昏迷,也许是麻沸散灌多了。先生,尚云没用,好几个咱们的护卫队员没有救回来。”尚云道。

  昨天她做了很多场手术,有好几个重伤的,手术还没做完人就噶了。

  这让她有些失落。

  “没关系,你能够做到这样已经不错了,经验都是慢慢积累的。”

  “你看你这么瘦,以后要多吃一点,加强锻炼,手臂的力量变强了,拿手术刀也会更稳一些。”

  董良下意识地拍了一下尚云的肩膀。

  他有一个习惯性动作就是拍手下的肩膀。

  也许是前世做老师时养成的习惯。这是他表达鼓励的方式。

  在后世,男老师轻拍一下女生的肩膀也不算是什么逾矩的事情。

  不过尚云的俏脸却刷的一下红了。

  “先生,我去将水倒掉。”尚云也许是感觉到了自己脸上的温热,赶紧转头找了个理由走开。

  回过头,董良刚好看到从港湾方向走来的林岳。

  林岳的腿已经康复,但是走路的姿势还有些不自然。

  “董爷,剩下的三艘洋人军舰还在海湾中,我还看到有一艘小艇上岸了。”

  “哦?”这倒出乎董良的意料。

  这支英米联军都已经打到这个鬼样子了,还不走?难道还要董良请他们吃饭啊!

  ……

  袁源的心情很复杂,岛上的那些华工是自己的同宗同族。

  他们打赢了洋人,他心中甚至隐隐地感到高兴。

  但是他却在帮这些洋人做事。

  与他同行的还有泉州府的刑房主事王继贵。

  王继贵只是一个小吏,他本不愿意接受这样的苦差事,但是谁让他是一个外乡人呢。

  整个泉州府衙中都是当地的地头蛇。

  这泉州的知府刘光友是捐官出身,走的是布政使庆瑞的路子。

  说到庆瑞,此人在闽省卖官那是出了名的。

  满清后期为了解决财政问题,弄出了一个捐官制度。

  捐了官之后,照常是要等的,必须要有空缺才能上任。

  因此才有候补官的说法。而庆瑞因为是旗人,手眼通天。

  他将闽省的空缺官职都压在手中,然后卖给那些候补官。

  官职大小不同,价钱不同,价高者得。

  朝廷那些真正凭本事考上的进士因为没钱,往往却分不到官职。

  但是一些不学无术的人,因为手中有钱,却能够做到重要的职位。

  当时有人原本是伙计,花了点钱摇身一变就成了地方官员。

  史书记载:“候补道陈淮汉,乃广帮茶伙,其弟候补府陈翀汉,在粤树旗械斗为首,地方查拿逃闽报捐候补;直隶州王于宗,乃省城布铺小伙,市肆无赖者莫不相识”

  只要有钱,茶铺伙计,市井无赖,甚至逃犯,皆可为官。

  这位刘知府一本心思搞钱,可以理解,他要将自己的投资赚回来啊。

  为了搞钱,衙门的权力都落到了一些当地大族手中,因为这些大族能够满足刘知府对钱的需要。

  王继贵是外地人,不被他们接纳,只能在刑房中做冷板凳。

  这些当地大族大都与洋人做生意,他们在对外贸易中大都是受益者。

  徳迪为什么能够在闽省拐骗劳工,这么多年还没出事情?

  就是因为徳迪的合作者就是这些当地掌权的大族。

  董良作为后世来人,很容易就能够理解他们这种关系。

  大族侵吞民田,还不够,还要勾结洋人将这些穷人卖给洋人做猪仔。

  真的是吃人都不吐骨头啊。

  请收藏:https://m.ido24.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