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一三章 容闳出访_怒海覆清1852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满清朝廷内部在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后一直由坚持对外主和派人物起主导作用。

  所以在鸦片战争后最初六年里,满清朝廷与洋人的关系基本上是一种“相安无事”的局面。

  但从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起,中英之间又出现了新的争端,关系再度恶化。

  此次导致中英形成争端的第一个问题是英人广州入城之争。

  这件事情要追溯到更早的时间,满清朝廷在归还了最后一笔赔款之后,按照《南京条约》的约定,让英国人归还舟山群岛,但是此时英国人突然提出一个新的要求。

  他们要求按照条约的规定,允许居住在广州城外的英国商民进入城内。

  实际上条约中写的很清楚,只允许英国的使节入城。消息传到朝廷,那些官员自然知道英国人是想故意扩大自己的权益。

  如果这次答应了他们,之后,英国人还会提出更加过分的要求。因此这件事情被朝野上下反对。

  但是的负责谈判的满清官员是耆英,他为了尽快解决舟山的问题,答应了英国人的条件,但是又推说要上奏朝廷,将这件事情推后了两年时间。

  后来两年时间到了,英国人找到了时任两广总督徐广缙,但是徐广缙拒不承认这件事情。

  由此我们也能够看出汉人官员与满人官员的区别。满人官员大都没有节操,为了解决问题可以扯谎,可以出卖国家的利益。

  但是汉人官员虽然有些贪污,有些迂腐,然而却少有出卖国家民族利益讨好洋人的。

  这说明满人入关这么多年还是没有建立起对华夏的民族认同感,依然还将自己当做一个征服者。

  只有外来的征服者才会这样毫不在意自己手中的领土。

  徐广缙的作为也不能说就对,他的出尔反尔,恰好给了英国人以借口,那时候开始英国人就已经着手规划新的战争。

  这与他们征服莫卧儿帝国基本上同出一辙,先是通过不平等的条约,一步步温水煮青蛙式地攫取对方的主权,等到对方露出了大的破绽之时再雷霆一击。

  徐广缙的行为得到了皇帝的嘉奖,满清朝廷还将两广闽浙总督的外交权力统一交给了徐广缙。

  而那个时候,叶名琛就是徐的手下。现在叶名琛当上了两广总督,自然也要有样学样。通过对洋人强硬来获取政治资本。

  此时在港岛的总督府中,一场重要的会议正在召开。

  “诸位,一切准备工作都已经做好了。现在到了我们去广州城去与这些不守信用的土著讲道理的时候了。”

  包令是一个老油条,文翰走后没多久,他就已经完全收服了文翰的班底,尼高爵士的年纪已经大了,他对熟悉东方情况的包令也是甚为器重,将前线的指挥协调权交给了包令,自己则留在了香港的总督府坐享其成。

  包令原本只剩下嘴

  请收藏:https://m.ido24.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