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五六章 通货膨胀_怒海覆清1852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虽然要恢复贸易,但是董良其实并不急,因为华族的手中还有一个白手套,那就是那霸。

  哪一个大佬没有个白手套呢。

  琉球王国已经以自己的名义与英美法荷西葡等国签订了贸易协定,从吕宋北上沿着东番岛的东侧到达琉球的贸易路线一直都是畅通的,护卫军所封锁的其实就是海峡。

  所以不管董良这里与洋人之间打的有多凶,那霸的商品交易所都能够正常运行。

  那霸港反而因为东南沿海的封锁而变得更加的繁华。

  那么多的商船每年季节性地从印度洋上赶来,怎么可能空船回去呢?这个时候从欧洲到亚洲,单程都要几个月的时间。

  去除海况不适航耽误的时间,这些商船一年也就跑一个来回,船只的维护保养、船员的工资都是高昂的成本,从欧洲运送到东方的商品又不是很多,因为人家没需求啊,他们就靠着回程的时候带货来赚钱呢。

  “生铁和棉花的价格上涨了……”一个人用荷兰语说道。

  “丝绸、茶叶、瓷器怎么还没有货?马上就是台风季节了,再不上货就没船了……”

  在那霸城距离港口一千多米的一处坡地上,有一栋三层巨大建筑,这个建筑的外墙采用红色的火山岩砌成,前门非常大气,有六根巨大的石柱支撑,门前是33级台阶,直通前方的广场。

  一楼是交易大厅,中间有一排排木质的椅子,墙壁上由木板拼凑成一张五丈方圆的告示牌。告示牌上预画了表格,一列是商品名称,一列是价格。

  不时有工作人员通过绳索从上方吊到指示牌前更改价格。

  几类欧洲人采购的大宗商品,此时只见价格蹭蹭上涨,买家很多,就是没有卖家接单。

  大厅中人头攒动,红头发、金头发、栗色头发,白人、黑人,当然更多的黑头发黄皮肤的东方人。

  这些东方人也不是一起的,有穿着和服的扶桑人,有穿着明制长袍的朝鲜人,更多的还是来自浙江、福建沿海的华人。

  大厅中那些穿着红色琉球服饰的人,则是交易所的工作人员,他们就跟饭店的服务员一般,招呼一下就过来,他们可以帮助客人解读交易所的规则,更多的时候是帮助客人下单。

  这些大多经过通文馆的培训,至少掌握一门外语。

  “三井先生,我们又见面了。”说话的是一脸容光焕发的沈业荣。

  虽然他只是沈家的一个外勤马仔,但是在那霸没有人敢不尊重他。

  “沈掌柜,你好。”三井英一郎的态度非常的谦恭。

  交易所最近的东西都在涨价,作为一个以进口为主的商人,三井英一郎有些担忧。

  扶桑确实没有什么像样的东西出口,原本他们还能向大陆出口折扇倭刀等工艺品,但是现在到处都在打仗,这些东西似乎没有市场。

  沈业荣的消息灵通,三井

  请收藏:https://m.ido24.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