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十一章 尚云_怒海覆清1852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董良的话让向邦陷入了沉默。

  保社稷与保王权完全是两个概念。

  董良的言中之意,向邦也能够听得出来。

  那就是董良不想白白帮他们。

  从董良之前几战的手段,向邦能够感受到,董良有枭雄之资,杀伐果断。

  他不知道董良为什么会混在这些落难的华工之中。

  这样的人要说他被人骗到猪仔船上,向邦是不信的。

  也许一切都是天意,让这样一个有翻云覆雨之能的人来到了琉球。

  也只有这样大能才能够救琉球。

  他向邦不能,蔡家和毛家、郑家那些人都不能。

  他们只是一群裱糊匠,让琉球勉强维持着一个国家的形势。

  “向某不想过多奢求,只求能够保住琉球之社稷。”

  “好,向大人果然是一个聪明人。如果仅仅是保留琉球的社稷,董某不才,可以做到。”

  董良突然间站了起来。

  不知不觉间,向邦已经完全被董良带入了节奏之中。

  “董先生,您是大英雄一般的人物,请恕向某无礼。向某为什么相信先生,如何保证先生他日做大之后,不会吞了我琉球社稷?”

  向邦也学着董良一般,非常直白地说道。

  “哈哈哈……”

  董良大笑着,拿起他刚才画的那份世界简图。

  “向大人,你看,这世界这么大。董某会在意琉球这弹丸之地吗?”

  “说实话,我非常同情琉球的百姓。中土周围的藩属国中,也就属琉球最为忠诚,琉球的百姓心向中土。这也是我为什么愿意暂时留在这里的原因。”

  “向大人,现在不光是琉球需要有人来救,扶桑、朝鲜,甚至是中土都要人来救。我们真正的敌人来自海上,是那些来自欧罗巴的盎撒人、高卢人、日耳曼人。他们都有共同的文化。”

  “而我们同样也有共同的文化,这是两个文化圈之间的战争。如果咱们再不团结起来,再不变强,今后向先生,您的孩子读的书就是他们洋人指定的书。没人还知道四书五经,没人去看《资治通鉴》。他们会否定我们曾经存在的历史。就像那些米洲的殷地安人一般。”

  “你现在能够明白了吧,我们合作,我要借助琉球来发展,条件是我帮助琉球保住社稷。”

  董良慷慨激昂的演讲接近尾声。

  向英感觉自己如同在梦中一般。

  向邦要好一些,他还能够冷静地思考,还能够在心中慢慢咀嚼董良的话。

  说实话,跟身边的华工,董良都没有讲过这些,因为讲了他们也听不懂,董良只能慢慢引导这些华工,让他们从懵懂中走出来。

  先用他们能懂的忠义和利益来捆绑他们,然后从识字开始,慢慢让他们认识世界。

  用书面的话来说就是重树他们的世界观。

  但是对向邦这样的人,董良给华工用的那一套,他都门儿清,甚至用起来比董良还要六。

  因此

  请收藏:https://m.ido24.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