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五〇章 橡胶树_怒海覆清1852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亲眼所见,他对洋人军舰的了解也有限,因此只能简单的描述出来。

  董良之前见过美国人的蒸汽动力明轮巡洋舰“沙利多加号”,那艘船参加了第一次对护卫军的围剿。

  这次又来了两艘蒸汽军舰,那就相当于三艘主力舰。

  而护卫军手中只有两艘蒸汽货轮改造的小型蒸汽护卫舰,剩下的风帆护卫舰就更加不是人家的对手。

  在几年后的克里木战争中,沙俄用自己的蒸汽明轮战舰将奥斯曼帝国的风帆舰队打得大败。

  然后英法舰队更加先进的蒸汽战舰又将沙俄舰队给胖揍,导致后者不得不在马里乌波尔军港坐沉。

  那场战争是蒸汽动力战舰参加的第一场大规模战争,让各国都认识到了蒸汽动力的优势。

  从而才有英国人的“勇士号”和法国人的“光荣号”铁甲蒸汽战舰。

  “他们还在港岛吗?”董良问道。

  苏林回道:“小的来的时候,美国人还在,不过他们急着补充物资,估计是要出发的,这个时候,不知道对方在哪里?”

  董良知道舰队补充了食物和水之后,肯定是要出发的。

  要不然补充的蔬菜和水果时间长了会变质腐烂。

  “嗯,我知道了,苏管事会去帮我感谢苏东家。”

  “对了,我上次让苏东家找人去巴西购买橡胶树苗,有眉目了吗?”

  董良突然想到一件事情,这是董良送给苏家的一条财路,可以保证他们家族未来经久不衰。

  当然了,也是因为苏文灿这个人在南洋有些门路,与洋人之间的关系也不错。

  尤其是苏家与澳门的葡萄牙人关系紧密。他们家中船队多为老闸船,就是澳门的葡萄牙人帮他们造的。

  这种船采用西式帆船的修长船身,适航能力很强,同时采用中式硬帆,方便华人水手操纵。

  这是苏家维持自己南洋贸易航线的重要保证。

  因此董良建议他们走澳门葡萄牙人的路子到巴西去搞一些橡胶树苗。

  这个时候,橡胶的应用并不是很多,等到几十年后汽车发明,它才开始真正普及。

  不过,董良非常清楚,橡胶未来在工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有了橡胶,他才能够做出气密性更好的蒸汽机。有了橡胶,他才能做出橡胶轮胎。有了橡胶,华族百姓可以穿上胶底鞋,可以穿上完全防水的雨衣。

  然而在历史上,1876年英国植物学家亨利·威克姆才把亚马逊地区的七万颗橡胶种子带到英国,栽种在植物园,后来又陆续把橡胶移栽到东南亚各国。

  而一棵橡胶树栽种之后要等上5~8年才能够割胶。

  所以这件事情,董良必须提前布局。

  南洋的海岛,地处热带,实际上是最适合种植橡胶树的。

  在后世,这里成为了全世界的橡胶种植生产中心。

  苏管事回答道:“已经托葡萄牙人去购买了,老爷没有跟他们明说,只是说自己要修建宗祠,听说巴西有一种眼泪树,可以流出白泪,希望能够栽种在宗祠,寄托对祖先的哀思。葡萄牙人听后大为感动,答应帮家主带回种子和树苗。”

  这套说辞,还是董良教给苏文灿的。

  这个时候,洋人实际上对华人还是有防范之心的。

  就像当年红薯传入华夏就废了百般周折。

  1593年,福建长乐人陈振龙到吕宋岛经商。在吕宋岛,陈振龙发现了当地的一种农作物——朱薯。

  了解到朱薯不仅美味可口,而且生长力强,耐旱、高产、适应度高,生熟都可以吃,联想到家乡时常灾歉,食不果腹,便想要引种回国。

  但由于当地有严厉的禁止带出法令,于是他开始在吕宋学习朱薯种植法,而后在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五月,将薯藤巧妙地绞进缆绳之内,避过了出境检查,经过7昼夜航行回到福州,即在住宅附近纱帽池边隙地试种。

  巴西人对橡胶也有类似的禁令,因此董良让苏文灿使一些小手段。

  之所以找葡萄牙人,那是因为巴西曾经是葡萄牙的殖民地,虽然现在独立,但是当地的统治阶层依然以葡萄牙人居多。

  “苏管事务必再次提醒一下苏东家重视此事。”董良没忍住再次提醒道。

  请收藏:https://m.ido24.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