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60章 储君的威严!正中下怀!_我才七岁,老朱你让我监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60章储君的威严!正中下怀!

  锦衣卫闻令,立时上前,一把揪出黄子澄。

  这番变故来得太快,顿时让在场的文武百官,皆震惊不已。

  今日是奉旨出来迎接储君凯旋回朝。

  谁都以为,只是走一番礼节性的过场。

  新军立下如此大功,重赏肯定是必然的。

  老朱对官员很抠,给他们定的俸禄是历朝最低。

  但赏赐立了战功的大明将士,可是从来都毫不吝惜的。

  要不然,怎么让将士们在前线拼命打仗呢?

  文官们还想着圣人之言,要坚守个人理念和信仰。

  大头兵可不管那些。

  这个时代也没有后世那么广泛且深入的爱国主义教育。

  大字不识的大头兵,想的就是割人头,立军功,谋取荣华富贵。

  打了胜仗,朝廷多多赏钱就对了。

  以前每回战后论功行赏,户部尚书都要大大头痛一番。

  因为需要的银钱开支太大。

  但这次不一样。

  新军只有五百人。

  人人都给予重赏,整体上的开支也不算太大。

  至于朱允熞,身为新军统率,新军又是他一手操办,其功劳之大,自不待多言。

  只不过,他是储君,将来整个大明天下都是他的。

  赏不赏的,也无所谓了。

  唯一值得关注的一点,是他的储君之位,从此再难以动摇。

  但谁也没有料到,朱允熞刚一回来,就下令将黄子澄拿下。

  须知黄子澄不仅是大理寺卿,地位非同寻常。

  而且,隐隐约约中,似已成朝廷文官之首。

  在朝野之中,威望极高,许多官员都唯他马首是瞻。

  虽然太孙殿下与黄子澄之间的矛盾,已经被有心人敏锐察觉到。

  但双方终究没有撕破脸皮。

  在不少人看来,随着朱允熞太孙之位的稳固,两人之间的矛盾也会渐渐缓和,直至消弥于无形。

  毕竟,他们的矛盾来源于朱允熞不是皇长孙,黄子澄不愿拥他为储君。

  如今一切皆已尘埃落定。

  朱允熞率新军立下大功,储君地位彻底稳固。

  黄子澄也不可能再纠缠不清。

  两人之间的矛盾,自然不复存在。

  太孙殿下将来还要依靠文官治国,能化干戈为玉帛,想必也是求之不得之事。

  不止是官员这样想,就连黄子澄自己也这般认为。

  时至今日。

  他终于认命了。

  承认自己确实斗不过朱允熞。

  承认对方的能力,远在他预料之上。

  虽然心有不甘,也只能就此认他当储君。

  之前在太子府中,朱允熞只是太子的儿子,而非皇子,隔着一层。

  因而安排的老师,较之皇子要差一些。

  如今他成了储君,陛下却一直没有给他安排老师教导。

  若是可能的话,自己或许可以谋得这份差事。

  毕竟,在文官当中,黄子澄自认学问超群,声望极高。

  朱允熞虽然“顽劣”,所做所为皆堪称惊世骇俗,独立特

  请收藏:https://m.ido24.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