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19章 封(1)_从综武开始:武道录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19章封(1)

  看着疾步而来的宫人。

  皇后笑着道:“母后,莫非那个木己又写出佳作了!”

  太后笑着道:“看看就知道了。”

  看着诗文,皇后叹口气道:“母后,你说这人才华怎会厉害到这种程度。传闻大汉帝国有人七步成诗,以前我还不信,可是这木己却是让我不得不信啊!”

  太后笑着道:“神州广袤,生民亿亿万,有天才也不奇怪。只是,此人文风多变,实在是难以揣摩性情啊!”

  “父亲,这木己未进畅春园便连出三首佳作,赵王参赛岂不是.”陈珩满脸忧虑的说道。

  老爷子倒是极为淡然。

  “赵王是大明帝国的一字王,区区文名对赵王来说可有可无。只要赵王今日在诗会露面,赵王的风采论谁也夺不去,而且,这木己”老爷子声音越来越小,陈珩根本听不清,不过老爷子脸上满是神秘的微笑。

  看着父亲的笑脸,陈珩也是心中嘀咕,难道还有什么秘密不成。

  普天之下,若说对朱杞文采了解的非老爷子莫属。

  陈珩是朝廷官员,为了避嫌很少去赵王府。

  孝康帝和诸位王爷找朱杞也是谈论国家大事,根本不知朱杞文采;

  至于道衍,见朱杞,则多是施展手段,暗中谋划,发展武道盟,朱杞也没有心思与其卖弄才华。

  只有老爷子,在王府小住时,常和朱杞下棋谈天。老爷子本就是饱读诗书之人,朱杞与老爷子在一起时,不经意间的才华流露让老爷子心惊不已。所以,朱杞的才华,老爷子是知之甚深。

  而且,木己合起来不就是杞吗?

  老爷子虽然心中多有猜测,可不到最后一刻,他是绝对不会说出去的。

  这些年,为了不给王府添麻烦,陈府在帝都早就养成了谨小慎微的习惯。

  “木公子大才,《早春》已被诸位先生评为佳作,正在公示。不知木公子是前往冬厅,还是.”匆匆而来的于谦,还喘着粗气。

  朱杞道:“还是前往冬厅看看!”

  “于某给木公子引路,木公子随于某来!”于谦说着,便向里面走去。

  朱杞也迈步跟上。

  冬厅的院子比秋厅还要大一些。

  让朱杞意外的是,第四关滞留的文人雅士也比秋厅多了不少。

  朱杞上前,看着冬厅悬挂的告示。

  告示上只有四个大字:“以诗咏志!”

  看到这四个大字,朱杞顿时明白冬厅为何会滞留那么多人了。

  自古以来,文人的最高追求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可在修身之前,还有正心、诚意、立志。

  立志对于文人来说意义非凡,每一个有成就的大儒,都会立有大志。

  对于咏志诗,文人不敢乱写,也不好写。

  少有大志的毕竟是少数人,大多数人还是随波逐流的。

  所以,这一关才难住那么多人。

  朱杞迈步上前,在书桌前站定

  请收藏:https://m.ido24.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