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34章 最怕游击战_上吊之前,崇祯掀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从未想过的。哪怕这些兵力并不只是集中在辽东,一样让他们底气十足。

  多尔衮见士气可用,心中倒也稍微放松了一点,不过他还是分析局势道:“草原部族那边,需要应对明军的偏师,怕是无法征召了。为今之计,重中之重,就是打败明国皇帝亲自统领的这路大军,便是决定胜负之关键。来犯明军越多,运输粮草物资必然要越多。朕决定弃守各地,就守辽阳重镇!”

  辽阳离沈阳就只有一百二十里,并且辽阳是原本明国在辽东的军政中心,因此城池高大坚固,城防设施也都完善,是个可以驻守重兵的好地方。

  听到这话,尼堪当即问道:“陛下,那海州附近的粮田怎么办?”

  自从五六年前明军全部退回关内之后,关外便都成了满清的地盘。

  辽西走廊虽然也有很多明国卫所兵开垦出来的粮田,但是考虑到明军有可能出关打击的情况下,辽西走廊的粮田大部分都荒废了。

  但是,海州这边,离山海关就非常远了,大片的粮田,自然不可能荒废。吞并了朝鲜之后,满清就迁移了很多朝鲜人到海州这边务农。

  因此,辽西走廊那里放弃了没人在意,可海州这边也要放弃,就有人舍不得了。

  多尔衮听了,倒也没有独断专行,而是解释道:“海州离海边只有一百二十里左右,并且还有河流相通。明军的水师又占优,我们要想在海州和明军打,定然会困难不少。因此,放弃海州,延长明军的物资补给线,从而可以考虑出骑军绕后切断明军的物资粮道,就必须有足够的空间才行!”

  尼堪听了,想了想认可了这种说法,便没有再说话。

  要知道,当年的松锦之战,决定胜负的,也是大清这边截断了洪承畴的粮道才导致明军崩溃的。

  多尔衮见其他人也不再有意见,便下旨撤离海州的军民,至于粮食,能收多少便收多少,其余地都烧了。

  不管如何,这也算是一种坚壁清野了。

  这些奴酋们,自己都没意识到,如果换成崇祯十七年前的话,他们绝对不会这么做。就算攻打辽东的明军再多,他们铁定也是迎战,而不是先退缩,还要搞坚壁清野!

  这坚壁清野可是双刃剑,先割伤自己,再看能不能割伤敌人的。

  随后,多尔衮又从朝鲜和辽东其他地方调集兵力,意图在辽阳和明军决战。

  当然,在辽阳之前的门户,鞍山驿堡这个易守难攻之地,也是派兵驻守,不让明军能随意长驱直下到辽阳的。

  多尔衮的打算,就是先在鞍山驿堡耗掉明军的锐气,最好是沉重打击了明军之后再在辽阳决战,那局势就会变得有利了。

  基于这种想法,他派尼堪亲领一万人马,主要是步兵,也就是朝鲜火铳兵驻守。

  其他各路人马,全都往辽阳集结。为了预防

  请收藏:https://m.ido24.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