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26章 启用内应_上吊之前,崇祯掀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门的书籍记录。

  那个吴有性,崇祯皇帝也给他当了个官,在太医院供职,但是准其行医天下,继续游历。就等于说是可以领一份俸禄,并且有官身,方便他走天下。

  其他行业的前三名,根据他们的笔试成绩,虽然在后世没有名声,崇祯皇帝也大都给予封官。

  当然了,这个封官和正常科举出身的官还是不同的。正常科举出身的官,一般是出任天下各州县的县令,是父母官来的;但是这个行业比试出来的前三名,崇祯皇帝封得,基本上就是技术官,不管人,只和技术打交道。

  除了这个事情之外,京师来的奏章所说的第二件事,便是崇祯皇帝在途中听说了行业比试的消息之后发回去的旨意,要求京师那边讨论如何让更多的人能读书识字的事情。

  或许通过这次的行业比试,京师那边也认识到了,大部分人都不识字的情况,因此他们讨论之后,特别是在皇帝要求能简单易学方面的,他们也有了结果。

  重振太祖皇帝时期规定的蒙学,要求合适年龄的学童必须上学,否则问罪地方官,教化缺失。

  在教学方面,推广反切法,使得学童能识更多的字。

  对于此,说真的,崇祯皇帝是失望的,因为压根没有新意。

  在华夏古代,一般都是跟着老师念字来学字,根据历史的不同,华夏历史上发展出了五种注音方法,分别是譬况、读若、直音、纽四声、反切法。

  不管是哪种方法,其实都是要有一定量的识字基础才行,最为准确的,是这个反切法,但是也有缺点,并不能为所有字都找到合适的反切。

  在原本的历史上,反切法一直到清末民初,拼音方案真正成熟了才弃之不用。

  不用说,崇祯皇帝在关于这个事情的答复上,就给出了汉字简化便于书写和识字,以及拼音方案的思路。

  这个拼音其实也不是凭空而来,古人无法理解。相反,在古人所会的五种主要的注音方法中都能找到影子。他只要提出这个概念,相信朝堂上的那些人都能知道该如何做出一套适合这个时代的拼音方案出来。

  在答复了这些奏章之后,崇祯皇帝想了下,又分别给宋应星的两个儿子各出了一道考题。

  给兵部这位,是如何在枪膛和炮膛上拉出膛线,并且给其说了膛线的意义。

  给工部的那位,直接告诉了他有关蒸汽机的原理和几个最关键的环节,比如冷凝器,减压阀等等,看他如何打造出大明朝,或者说这个世界上第一台蒸汽机。

  之所以不发给宋应星,让他来牵头,是因为宋应星的年纪已经大了,让他当牵头人怕会精力不济。

  发给他的儿子,难不成他如果懂一些地方,还会不给他儿子指点?

  做完了这些事情,崇祯皇帝才领军前往广西平叛。

  ………………

  

  请收藏:https://m.ido24.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